首页> 中文学位 >谷氨酸转运体GLAST在小鼠视网膜兴奋性损伤后的表达
【6h】

谷氨酸转运体GLAST在小鼠视网膜兴奋性损伤后的表达

代理获取

目录

摘要

引言

第一章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材料

1.2、实验方法

1.3.网络资源

1.4.统计学分析

第二章 结果

2.1 HE染色结果

2.2 TUNEL染色结果

2.3 ERG结果

2.4 免疫组织化学结果

2.5 实时荧光定量RT-PCR结果

第三章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综述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声明

展开▼

摘要

目的:本实验在NMDA(N-甲基-D天门冬氨酸)所致小鼠视网膜兴奋性损伤中,观察谷氨酸转运体GLAST的蛋白表达量和mRNA随时间表达量的变化,探讨GLAST对神经节细胞凋亡的作用。
   方法:本实验采用健康清洁级4-8周龄C57BL/6J小鼠共54只,雌雄各半,体重约20-30g,随机分成A、B、C三组,A组6只为正常对照组,B、C为实验组各24只,其中B组为NMDA兴奋性损伤组,C组为空白对照组。B组、C组于造模后6h、24h、3d和7d四个时间点处死。处死前对每组小鼠进行暗适应,至少暗适应6小时,然后进行视网膜电生理(ERG)检查。ERG操作完毕处死动物,取每只小鼠左眼眼球做病理切片,进行HE染色、免疫组织化学及TUNEL凋亡细胞染色,右眼眼球取完整视网膜用Taqman荧光定量RT-PCR法检测视网膜中谷氨酸转运体GLASTmRNA随时间表达变化,以及与正常组比较表达差异。
   结果1、HE染色:(1) NMDA兴奋性损伤组:造模后6h,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未见明显差异,造模后24h,视网膜的神经节细胞层开始出现凋亡形态细胞,3d凋亡细胞增多并且神经节细胞数目逐渐减少,7d兴奋性损伤组神经节细胞的数目更少,而且内丛状层变薄,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 PBS空白对照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四个时间点均未见明显异常,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视网膜电生理(ERG)检查:造模后3、7天,(1)NMDA实验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在标准混合反应中b波波幅显著下降,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2) PBS空白对照组:与正常组比较没有明显差异(P>0.05)。
   3、TUNEL凋亡细胞染色:(1) NMDA实验组:四组神经节细胞层都可以见到红染的凋亡细胞,24h组凋亡细胞数量最多,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 PBS空白对照组:偶见少量凋亡细胞,与正常组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
   4、免疫组织化学:三组中都能见到GLAST蛋白的表达,正常组与PBS组可见GALST蛋白分布在视网膜全层,且主要分布在内外丛状层。NMDA组:四个时间点GLAST蛋白表达都明显减少。3、7d组能见到GALST蛋白在内丛状层、神经节细胞层的浓度要明显高于其他各层。
   5、Taqman法荧光定量RT-PCR:(1)NMDA组:与正常组比较GLAST的mRNA表达显著下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 PBS组:与正常组比较未见明显差别。
   结论:
   1、玻璃体腔注射NMDA制作动物视网膜兴奋性损伤模型简便易操作、可重复性强,无论从形态学还是功能上都证明其可以用做理想的青光眼动物模型。
   2、GLAST蛋白、mRNA表达下调,而神经节细胞存活率也下降,这说明GALST表达减少可能加重了神经节细胞的损伤。
   3、GLAST蛋白表达发生了位置的重新分布,可能是一种自我保护的代偿机制。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