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婴幼儿膜周部室间隔缺损经胸微创封堵与右腋下小切口直视修补随机对照研究
【6h】

婴幼儿膜周部室间隔缺损经胸微创封堵与右腋下小切口直视修补随机对照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引言

第一章 文献回顾

1.1 室间隔缺损应用解剖

1.1.1膜周部室间隔缺损

1.1.2漏斗部室间隔缺损

1.1.3肌部室间隔缺损

1.2 室间隔缺损封堵装置的改良与发展

1.3 经胸微创封堵技术在室间隔缺损中的应用

1.3.1经胸微创封堵技术在肌部室间隔缺损中的应用

1.3.2经胸微创封堵技术在膜周部室间隔缺损中的应用

1.3.3经胸微创封堵技术在干下室间隔缺损中的应用

参考文献

第二章 应用国产改良封堵器经胸封堵与右腋下小切口直视修补婴幼儿膜周部室间隔缺损的随机对照研究

2.1 患者入组标准及一般资料

2.2 手术路径及方法

2.2.1经胸微创封堵

2.2.2右腋下小切口直视修补

2.3 术后处理

2.4 疗效评判

2.5 随访方法

2.6 统计学处理

2.7 结果

2.7.1手术结果

2.7.2随访结果

第三章 讨 论

3.1两种术式有效性比较及各自存在的问题

3.2术后并发症

3.2.1 心律失常

3.2.2瓣膜损伤与返流

3.2.3残余分流和溶血

3.2.4封堵器脱落

3.3 两种术式术后心功能的变化

3.4经胸微创封堵的独特优势

3.5 本研究存在问题与不足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室间隔缺损经胸微创封堵发展、现状与展望

攻读博士期间的研究成果

附录 英文名词索引

攻读学位期间的发表的文章

致谢

声明

展开▼

摘要

目的: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经胸微创封堵与右腋下小切口直视修补膜周部室间隔缺损(PmVSD)在婴幼儿患者中的疗效和随访结果。
  方法:自2010年1月到2013年1月,将我中心符合研究标准的530名PmVSD患儿(年龄<3岁,体重<15Kg)应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采取经胸微创封堵(265例)和经腋下切口直视修补(265例)两种方式进行治疗。对比研究两组患儿手术成功率、手术时间、用血量、失血量、呼吸机辅助时间、监护室(ICU)滞留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医疗费用、心脏形态和功能变化以及并发症等指标,并长期随访对比两组患者的远期疗效。
  结果:两组患儿全部得到有效治疗,均无死亡或危及生命的严重并发症发生。微创封堵组:10例封堵失败,一站式中转体外循环(CPB)下常规直视手术修补;成功封堵的255例患儿中术后发生轻度心律失常30例,微到少量残余分流(RS)18例,新增三尖瓣少量返流(TR)29例。直视修补组患儿全部成功修补,术后出现轻度心律失常116例,微到少量RS16例,新增少量TR11例,心功能不全17例。所有患儿随访24个月以上,两组患者均无严重并发症。心律失常、RS以及瓣膜返流随着随访时间的延长都有不同程度改善。两组比较,最终疗效相仿。微创封堵组手术时间、用血量、失血量、呼吸机辅助时间、ICU滞留时间、医疗费用以术后及心功能不全的发生率等明显低于直视修补组(P<0.01),但 TR发生率高于直视修补组(P<0.05);直视修补组右束支传导阻滞发生率明显高于微创封堵组(P<0.01),切口长但隐蔽性更好;经胸封堵对心功能影响小,术后心脏形态和功能恢复更快,但术后需服用3~6个月的抗凝药物。
  结论:经胸微创封堵和右腋下小切口直视修补术都是PmVSD的有效治疗方式。经胸微创封堵作为近年来一种新兴的手术方式,在婴幼儿PmVSD患者中应用安全可靠。其在极大程度上简化了流程,减少了创伤,节省了医疗资源,同时也加快了病人的康复。与传统直视修补手术相比做到了真正意义上的微创。但是,经胸封堵也有其自身的局限性,尚不能完全替代传统的直视修补手术。对于符合治疗指征的患者可作为首选的治疗方式。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