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脐血间充质干细胞对小鼠辐射后消化系统损伤疾病的研究
【6h】

脐血间充质干细胞对小鼠辐射后消化系统损伤疾病的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引言

第一章 实验材料

1.1 实验动物

1.2 实验器材及材料

1.3 主要仪器

1.4 主要实验试剂

第二章 研究方法

2.1 试验流程图

2.2 脐带血间充质干细胞的制备

2.3 实验动物模型的建立

2.4 组织器官标本的采集

2.5 检测指标及方法

2.6 统计学处理

第三章 研究结果

3.1 辐射前后小鼠一般状态的变化

3.2 肝脏组织的病理学形态改变

3.3 小鼠肝细胞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

3.4 小鼠肝细胞中丙二醛(MDA)的含量变化

3.5 脾脏指数检测结果

3.6脾脏组织的病理学形态改变

3.7 肠道组织的病理学形态改变

第四章 讨论

4.1 放射性疾病损伤的概述

4.2 脐带血间充质干细胞的可行性

4.3 脐血间充质干细胞在治疗放射性疾病中的作用

4.4 实验结果分析与讨论

参考文献

综述:脐带血间充质干细胞对放射性疾病的研究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声明

展开▼

摘要

目的:观察小鼠辐射损伤后消化系统及相关器官的病理改变,探讨脐血间充质干细胞(UCMSC)在辐射损伤疾病治疗中的作用,为放射性疾病的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选取清洁级雄性SD小鼠80只,随机分成4组。除正常对照组小鼠外,其余3组(实验对照组即辐射组、实验普通组和实验加强组)均采用2Gy射线照射剂量进行全身辐射,以建立小鼠辐射损伤的模型;损伤后12h,普通组分别经尾静脉注射UCMSC悬浮液(注射剂量均为230IU/g)和生理盐水;加强组又于24h再次尾静脉注射UCMSC悬浮液。观察辐射前后小鼠一般状态的改变;分别在第1d、2d、7d、14d处死小鼠,取肠道、肝脏组织和脾脏,计算脾脏指数并进行常规组织切片,HE染色,观察各组织形态学改变;另取肝脏组织,以组织匀浆检测丙二醛(MDA)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的变化。
  结果:一般状态的改变:实验组小鼠与正常组小鼠相比较活动明显减少;行干细胞注射后的小鼠状况有所恢复。组织切片染色显示,按组织学评价标准各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辐射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超氧化物歧化酶的活性显著降低,按统计学表述,有统计学意义(F=41.89~182.96,t=10.79~22.03,P<0.01)。实验普通组与实验对照组比较,SOD活性有所升高,有明显的改善作用(F=41.89~182.96,t=4.78~13.12,P<0.01)。实验加强组与实验普通组比较,SOD活性有所升高(F=41.89~182.96,t=1.68~10.15,P<0.05)。小鼠肝细胞中MDA的含量实验对照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MDA含量显著升高(F=158.441~632.751,t=12.13~44.22,P<0.01)。实验普通组与实验辐射组比较,MDA含量有所降低(F=158.441~632.751,t=5.44~15.00,P<0.01)。实验加强组与实验普通组比较,MDA含量降低(F=41.89~182.96,t=10.83~26.02,P<0.05)。脾脏指数显示:实验对照组与正常组比较,实验对照组脾脏指数明显降低(p<0.01),证明辐射对脾脏组织细胞产生了损伤。与放射组比较,实验普通组脾脏指数有所升高(p<0.05)。与实验普通组比较实验加强组脾脏指数上升(p<0.05)。
  结论:成功制作了辐射损伤的模型,脐血间充质干细胞能够改善和修复损伤组织,对放射性损伤的疾病有积极的防护作用。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