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边支双导丝技术在分叉病变中的边支保护作用
【6h】

边支双导丝技术在分叉病变中的边支保护作用

代理获取

目录

引言

材料与方法

1 研究设计

2 研究对象、纳入与排除标准

3 手术分组及手术方式

4 观察指标

5 统计学处理

结果

1 研究对象临床情况

2 术中情况

3 术后血心肌肌钙蛋白T的变化

4 术后造影结果

讨论

1 分叉病变保护策略

2 研究结果分析

3 局限性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冠状动脉分叉病变介入治疗策略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英文缩略词

致谢

展开▼

摘要

目的:
  比较在处理冠脉分叉病变时,边支内预留双导丝与传统预留单导丝在完成主支支架入后对边支血管的保护作用。
  方法:
  入选2014年2月至2016年8月之间,于青岛市城阳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共完成182例分叉病变的介入治疗,总共对120例患者采用了必要性支架技术,因其边支闭塞的风险较高,给予边支导丝进行保护,随机分为两组:A组(60例)在边支放置单导丝;B组(60例)在边支中放置双导丝。两组患者使用必要性支架植入技术,在完成球囊预扩张,支架植入后,两组之间边支闭塞的发生率,边支开口狭窄发生率增加,完成交换导丝的时间,边支需植入支架数量,同时比较两组术后心肌肌钙蛋白T的变化。6?12个月随访冠状动脉造影,再次评估狭窄水平。
  结果:
  A组发生边支闭塞8例(13.3%),B组无边支闭塞,A组严重狭窄发生率为38.3%(23例),B组为8.3%(5例)。交换导丝时间A组(25.6±13.2)分钟,而B组为(14.3±10.2)分钟(P<0.05)。A组25例患者边支予以植入支架,但B组仅4例植入(P<0.05)。术后观察A组11例cTnT升高,平均程度为(0.22±0.03)ng/ml,B组仅1例cTnT达到0.13ng/ml(P<0.05)。术后6?12个月随访,A组24例患者接受冠状动脉造影检查,B组有21例,A组术后即刻有3例边支完全闭塞,B组并无边支闭塞。A组术后立即出现边支狭窄程度平均为(65.32±13.45)%,随访为(42.23±15.43)%,B组术后即刻出现边支狭窄程度平均为(50.42±15.32)%,随访为(20.25±11.53)%,两组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在分叉病变中,完成冠脉分叉病变的主支支架植入后,予以双导丝保护边支较传统的单导丝放入边支或者重要分支,可以显著减少边支丢失的发生率,防止分支开口狭窄明显增加。同时一旦出现边支严重受累后,可以保证导丝顺利交换,并且快速交换到位,缩短了手术进行时间,提高了手术的安全性,同时也减少了边支支架的植入数量,从而降低了手术费用。双导丝的保护比单导丝更有效地减少心肌损伤,可改善心脏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双导线保护边支血管可以减少长期冠脉狭窄严重程度。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