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不同类型内分水岭脑梗死的临床与影像学特征
【6h】

不同类型内分水岭脑梗死的临床与影像学特征

代理获取

目录

第一个书签之前

展开▼

摘要

目的: 通过对内分水岭脑梗死(Internal Watershed Infarction,IWI)患者的回顾性研究,分析不同类型IWI患者的临床表现、危险因素、发病机制等临床特点,并探讨IWI与侧枝循环的关系,为不同类型IWI的临床个体化、精准化治疗提供相应理论依据,从而进一步提高IWI的诊治成功率。 方法: 收集从2014年1月至2017年6月我院神经内科住院治疗的IWI患者86例。通过磁共振弥散加权功能成像(DWI)上的形态学表现,对所有患者进行分组,分别为局灶型内分水岭梗死(partial internal watershed infarction,PIWI)组、融合型内分水岭梗死(confluent internal watershed infarction,CIWI)组、串珠样内分水岭梗死(beaded internal watershed infarction,BIWI)组,详细记录各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和影像资料,并通过全脑CTA和(或)DS A进行血管评价,确定主要责任血管病变及侧枝循环的建立情况,应用动脉血管超声评估颈内动脉斑块的稳定性。通过回顾性分析,对不同类型IWI患者的临床表现、危险因素、发病机制及与侧枝循环建立的关系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1)86例IWI患者,临床表现包括偏瘫47例、偏身感觉障碍18例、失语13例、偏盲3例、认知障碍3例、构音障碍2例,三组患者在临床表现方面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局灶型PIWI有37例(43.02%),CIWI有30例(34.88%),BIWI有19例(22.09%)。三组患者在性别、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吸烟史、既往卒中/TIA史无统计学意义(P>0.05)。 (2)三组患者中,病灶侧颈内动脉系统(包括IC A和/或MCA)血管狭窄或闭塞患者66例(76.74%),其中ICA(包括颅外段和颅内段)狭窄或闭塞21例(24.41%),MC A狭窄或闭塞27例(31.39%),ICA+MCA均狭窄或闭塞有18例(20.93%)。在PIWI组,颈内动脉系统血管狭窄或闭塞25例(67.58%),ICA、MCA、ICA+MCA狭窄或闭塞分别为13例、7例、5例;CIWI组,颈内动脉系统血管狭窄或闭塞26例(86.67%),ICA、MC A、ICA+MCA狭窄或闭塞分别为5例、16例、5例;BIWI组,颈内动脉系统血管狭窄或闭塞患者有15例(78.95%),ICA、MCA、ICA+MC A狭窄或闭塞分别为3例、4例、8例。CIWI组具有更高的MCA狭窄或闭塞,差别有统计学意义,BIWI组具有更高的ICA+MCA狭窄或闭塞,差别有统计学意义。 (3)86例患者中,病灶侧颈内动脉系统血管轻、中、重度狭窄例数分别为18例(20.93%)、25例(29.07%)、23例(26.74%)。其中,PIWI组,病灶侧颈内动脉系统血管轻、中、重度狭窄患者例数分别为4例、11例、10例;CIWI组,血管轻、中、重度狭窄患者例数分别为12例、8例、6例;BIWI组,血管轻、中、重度狭窄患者例数分别为2例、6例、7例。三组间比较,CIWI型血管轻度狭窄比例更高,有统计学意义。组内比较,PIWI组和BIWI组内血管中-重度狭窄比例明显增高。 (4)三组患者中,病灶侧颈内动脉存在斑块患者例数为58例(67.74%),稳定斑块20例(23.25%),不稳定斑块38例(44.19%)。PIWI组、CIWI组、BIWI组存在斑块患者分别为18例(48.65%)、26例(86.67%)、14例(73.68%),三组之间差别有统计学意义。其中,PIWI组、CIWI组、BIWI组存在稳定斑块患者分别为8例(21.62%)、7例(23.33%)、5例(26.32%),PIWI组、CIWI组、BIW I组存在不稳定斑块患者分别为10例(27.02%)、19例(63.33%)、9例(47.34%)。三组稳定斑块差别无统计学意义,但是不稳定斑块差别有统计学意义。 (5)86例患者中,80例(93.02%)患者存在较差的侧枝循环,包括前交通动脉(ACOA)未开放41例(47.67%),后交通动脉(PCOA)未开放28例(32.56%),前后交通动脉(ACOA+PCOA)均未开放11例(12.79%),前交通动脉未开放的比例最高,PIWI组,ACOA、PCOA、ACOA+PCOA未开放的患者例数分别为16例、14例和2例;CIWI组,ACOA、PCOA、ACOA+PCOA未开放的患者例数分别为18例、8例和3例;BIWI组,ACOA、PCOA、ACOA+PCOA未开放的患者例数分别为7例、6例和6例。ACOA+PCOA均未开放的患者在三组之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不同类型IWI的临床表现、危险因素无明显差异。CIWI的发生与MCA狭窄、颈内动脉存在易损斑块密切相关,且CIWI的发生与微栓子关系密切。颈内动脉系统血管中重度狭窄患者更易发生PIWI和BIWI,PIWI和BIWI的发生可能与低灌注密切相关。ICA+MCA同时存在狭窄患者更易发生BIWI。不同类型内分水岭脑梗死患者均存在较差侧枝循环。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