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反哺”与宋元小说话本题材
【6h】

“反哺”与宋元小说话本题材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独创性声明及关于论文使用授权的说明

引言

第一章“反哺”与宋元小说话本题材浅析

1.1“反哺”理论

1.2宋元小说话本的文体特征

1.3宋元小说话本名目本事表

1.4说话人题材分析

第二章“反哺”原因浅析

2.1文体缺少素质的裨补需求

2.2与历史著述相通的文化心理

2.3文学史特殊发展的必然

2.4不可考名目再分析

第三章“反哺”的文学意义

3.1转叙性、集体性、职业性的改编创作

3.2白话小说的内核及改编型创作

3.3通俗文学领域小说概念的嬗变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1 《三言》、《二拍》及其后的文人拟话本题材本事概叙

展开▼

摘要

本文个案分析了现存可考的宋元小说话本名目,综合评析现存不可考宋元小说话本名目及文人拟话本的创作,得出:宋元小说话本题材主体是接受文人叙事的“反哺”,说书艺人直接摭取现实生活改编而成的话本比例很小,主要集中于公案、朴刀、杆棒三类;“反哺”话本的文人叙事实质是文人的历史著述,包括正史、“史之末事”的稗史杂传、“补史之阙”的笔记小说,以及少量的宗教故事,而非文学性质的作家作品。 宋元小说话本接受文人叙事“反哺”的原因主要有三点:一、文体所乏素质的裨补需求,二、与史学著述通融的传奇心理,三、我国文学独特发展历程的观照。“反哺”生发的文学意义是多层面的。创作方式层面:转叙性、集体性、职业性的改编型创作带给宋元小说话本多重文学效果,包括丰富的题材、叙述方式的解放、主题与现实的统一等;文学通变层面:奠定了明朝中后期早期白话小说的基本内容及创作的改编型特征;文艺理论层面:实现了“小说”一词从传统史学、目录学到通俗文学领域概念的嬗变。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