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宁夏南部黄土丘陵区退化天然草地改良效果的研究
【6h】

宁夏南部黄土丘陵区退化天然草地改良效果的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独创性声明及关于论文使用授权的说明

第一章 绪论

1.1研究目的和意义

1.2国内外研究进展

1.2.1国外草地改良研究

1.2.2国内草地改良的研究

第二章 研究地区概况

2.1自然概况

2.1.1地理位置

2.1.2气候

2.1.3土壤

2.1.4植被

2.2社会经济概况

第三章 研究方法

3.1试验方案及样地设置

3.2研究内容与方法

3.2.1草地群落特征调查

3.2.2草地生产力调查

3.2.3土壤水分测定

3.2.4土壤养分测定

3.3数据分析

第四章 结果与分析

4.1坡度<15°地形条件下不同改良措施的结果分析

4.1.1不同改良措施对草地植被特征的影响

4.1.2不同改良措施对土壤水分的影响

4.1.3不同改良措施对土壤养分的影响

4.2坡度>15°地形条件下“88542”整地+播种改良措施的结果分析

4.2.1对草地植被特征的影响

4.2.2对土壤水分的影响

4.2.3对土壤养分的影响

4.3坡度<15°地形条件下不同改良措施的模糊综合评判

4.3.1问题的提出

4.3.2综合评判的模糊数学原理及模型

4.3.3模糊参数

4.3.4最优改良措施的综合评判

第五章 讨论

第六章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展开▼

摘要

针对宁夏南部黄土丘陵区日益退化的天然草地,通过采用不同的改良措施:施肥、封育、火烧、带状翻耕+播种、完全翻耕+播种、完全翻耕+播种+N肥、完全翻耕+播种+P肥、完全翻耕+播种+N+P肥、“88542”整地+播种,研究其对植物群落组成、物种多样性变化、土壤水分和土壤养分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 (1)不同的地形条件,宜选用不同的改良措施,对于坡度<15°的宁夏南部黄土丘陵区退化天然草地,施肥和封育改良效果好,而完全翻耕+播种(各个)和带状翻耕+播种效果不明显;坡度>15°的退化天然草地,“88542”整地+播种改良效果好,值得推广。 (2)施肥和封育两种改良措施效果较好,施肥能在短的时间内提高地上生物量和植被覆盖度,但投入较大,不宜被当地的群众所接受,而封育方法简单易行,投入少,便于操作,提高了物种的多样性指数。 (3)对于退化严重的天然草地,各个完全翻耕+播种改良措施明显优于带状翻耕+播种,其中完全翻耕+播种+P肥效果最好,其地上生物量、土壤含水量与对照相比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 (4)火烧改良措施与对照相比,改良效果不明显,增加了土壤中的钾素含量,减少了土壤含水量,这种减小趋势一直持续到9月1日前后,而且此方法难以控制,尤其是火烧的时间,火势的大小等,其改良效果,改良方法还待进一步研究。 (5)带状翻耕+播种改良效果最差,无论是地上生物量,还是土壤含水量,均明显低于对照处理,但增加了优良牧草产量,优化了草群结构。 (6)“88542”整地+播种改良效果最好,与对照相比,地上生物量成倍增加,植被盖度达到70~75﹪,0~40cm平均土壤含水量为15.99﹪,比对照高出2.12个百分点,增加了土壤中的养分含量,有机质和有效氮含量与对照相比,达到了极显著水平(p<0.01)。 (7)通过多层次模糊综合评判,本研究中坡度<15°的宁夏南部黄土丘陵区退化天然草地,8个不同改良措施综合评判值列前两位的分别为施肥、封育,带状翻耕+播种的综合评判值最低。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