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周秦儒法生态伦理思想研究
【6h】

周秦儒法生态伦理思想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一)课题来源

(二)研究背景

(三)研究意义

二、研究情况综述

(一)国内研究现状

(二)国外研究现状

三、相关概念界定

(一)周秦

(二)儒法

(三)生态

(四)生态伦理

四、本论文的创新之处与不足之处

(一)创新之处

(二)不足之处

五、本论文的研究方法与研究思路

(一)论文的研究方法

(二)论文的研究思路

第一章 周秦儒法生态伦理思想的历史文化背景

第一节 周秦儒法生态伦理思想的历史场景

一、周人的起源及其朴素的生态文化

二、秦人的起源及其朴素的生态文化

第二节 周秦儒法生态伦理思想的文化渊源

一、上古神话传说中的天人关系

二、三皇五帝时期的原始崇拜

三、夏商周三代的天人观

第三节 周秦儒法生态伦理思想的社会基础

一、周秦时期的生态环境状况

二、社会发展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第二章 周秦儒法生态伦理思想的理论基础

二、儒家的“天道”与“人道”

三、法家的“道”与“理”

第二节 阴阳五行的生成模式

一、原始的阴阳五行学说

二、“阴阳五行学说”的发展

第三节 “正己修身’’的德性伦理

一、德性伦理的产生

二、周秦儒家对德性伦理的发展

三、周秦法家对德性伦理的认可

第四节 “天人合一’’的生态信仰

二、“天人合一”思想的发展

二、“因”的生态治理理念的发展

第三章 周秦儒法生态伦理思想的主要内容及其异同

第一节 周秦儒家的生态伦理思想

一、“天人一体”的道德共同体

二、“参赞化育”的生态境界

三、“以时禁发”的生态准则

四、保护环境的生态政令

第二节 周秦法家的生态伦理思想

一、“好利恶害”的人性论

二、“不为物使”的理想人格

三、强本、禁末、节用的生态经济伦理

四、生态环境保护法律的颁布

第三节 周秦儒法生态伦理思想的比较及其特征

一、周秦儒法生态伦理思想之比较

二、周秦儒法生态伦理思想的特征

第四章 周秦儒法生态伦理思想的当代价值

第一节 周秦儒法生态伦理思想的学术价值

二、“推己及物”的环境道德考量

三、独具特色的生态研究范式

四、超越与整合西方环境伦理学的重要路径

第二节 周秦儒法生态伦理思想的现代启示

一、“生生不息”与绿色发展

二、“节俭节用”与生态消费

三、德法兼备与生态文明建设

四、文化自信与生态文化传承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介

展开▼

摘要

周秦儒法生态伦理思想在中国伦理思想史上占据重要地位,不仅为中国传统生态伦理思想的发展奠定了深厚的理论基础,而且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重要的实践参考。运用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方法、伦理叙事法、价值分析与价值评价法,从周秦时期的文献资料入手,对周秦儒法生态伦理思想进行全面而系统的阐述,以期呈现其关联性和整体性。
  通过对周秦儒法生态伦理思想历史场景的再现,我们可以发现在周人、秦人的发展历程中形成了朴素的生态文化,这为周秦儒法生态伦理思想的产生提供了良好的文化氛围。此外,上古神话传说中的天人关系、三皇五帝时期的原始崇拜和夏商周三代的天人观,是周秦儒法生态伦理思想的文化渊源。周秦时期的生态环境状况和社会发展对生态环境的破坏,是周秦儒法生态伦理思想的社会基础。“道”的生态依据论、阴阳五行的生成模式、“正己修身”的德性伦理、“天人合一”的生态信仰和“因”的生态治理理念,是周秦儒法生态伦理思想的理论基础。
  周秦儒家生态伦理思想以“仁”的概念为起点,将道德共同体从人扩展到自然万物,追求“参赞化育”的生态境界,强调“以时禁发、取之有度”的生态准则,发展了环境保护的生态政令。周秦法家生态伦理思想则从“好利恶害”的人性论出发,揭露了生态危机的深层原因,提出了“不为物使”的理想人格,主张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将欲望控制在符合道德的范围之内,并提出了“强本、节用、禁末”的生态经济伦理,《田律》的颁布则将生态环境保护从道德层面上升到了法律层面。二者在人性论、道德修养、政令法律方面都存在共同性和差异性,呈现出早熟性与原创性、共生性与和谐性、自觉性与实践性、启发性与局限性的特征。
  周秦儒法生态伦理思想不仅对当代生态伦理学的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学术价值,还能够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和实践参考。周秦儒法生态伦理思想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一部分,需要我们不断进行深入挖掘以实现传统文化的现代转型。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