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人生·情感·寓言——论许地山的文学创作
【6h】

人生·情感·寓言——论许地山的文学创作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引 言

一、直面人生的创作意向

(一)“为人生”的内驱力

(二)大众化的探索轨迹

二、凝聚在情感世界下的文学视野

(一)现实对“爱”的亵渎

(二)“爱”对现实的洗礼

(三)对“爱”的本质的尝试性重塑

三、意味绵长的寓言性故事

(一)小说的生成模式

(二)散文的生成模式

结 语

注 释

参考文献

附 录

致谢

展开▼

摘要

在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初期,在“为人生”的文学研究会当中,诸多作家都在社会与人生之间构筑着自己的创作桥梁。探索个体存在的本质和意义是许地山一生追寻和求证的人生命题。许地山的这种创作意向是与其身世、家庭和人生经验有着紧密联系的。纷乱的社会现实、多难的早年人生促成了他对生命意识的极度敏感与多重质疑,家人尤其是父亲影响下的“落花生精神一则是促使许地山选取“为人生”进行创作的原动力与直接原因,这也是认识和把握许地山文学创作意蕴的基本出发点和关键所在。在这一人生价值取向的指引下,许地山开始了对人生的多维探索与深度思考,开始了针对个体人生精神风貌与人格情操的文学实践。“落花生精神”成为一种写作的指导理念始终潜藏在许地山的文学创作动因中。 在把握和探求人生内涵的文学进程里,许地山有着自己独特的创作逻辑轨迹。追寻人生的终极意义和共性特征是许地山文学创作的根本目的;把笔触放逐于大众的日常生活是许地山审视人生的写作基点;以情感分析为中心的哲学思考是许地山认识人生本质的根本方法论。纵观许地山的文学创作历程,可以清晰地看到其人生哲学的形成脉络,即为了人生是目的,投放于生活是基础,情感的把握是核心。这是许地山“文心”的指导原则和创作的基本思路,体现了许地山厚实、激扬的人本主义精神品质。 许地山的文学世界是一个情感集聚、扩展和延伸的世界,在这一世界中,许地山以“爱”为核心艺术地传达了他对人生的多维思考。在“人生是什么样”的问题上,他认为受现行社会机制的束缚与传统文化、伦理的影响,个体的理想追求与实现程度不能够达成一致,这种心理上的反差使得人生具有忧虑、痛苦、哀伤的一面,是现实对“爱”亵渎的结果;在“人生应当是什么样”的问题上,他认为基于人生具有不可避免的苦痛,人不应当再滑入消极、沉沦甚至堕落的阴暗世界,而应该以坦然的心态去面对和接受,以坚强的意志去承担和抗争,以真诚的爱去关怀和救护。在“应当如何建立人生”的问题上,他认为在现实意义上“爱”是维系家庭、社会乃至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不可忽缺的因素。虽然这种奉献是一种心灵的磨难,但也是个体人生价值得以实现的唯一途径。在“爱”的过程中,许地山认为平等是前提和基础,宽容是重要手段,而和谐则是最终目的。从作者传达人生观的艺术方式上来看,许地山的文学创作形成了一种寓言性的故事模式。在小说创作里主要表现在题材视角的佛学底蕴、情节设计的隐喻属性和叙事模式的启示特征上;在散文的创作里主要表现在意境、意象的独特,讲叙视角的别样以及语言的直白、凝练上。这种寓言性的故事模式使得许地山的作品有着很强的思想隐喻性、可读性和哲理性。“落花生式结构”已成为许地山艺术风格在中国现代文学中的独特标志。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