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基于GIS和RS的土地利用现状与动态分析——以内蒙古和林格尔县为例
【6h】

基于GIS和RS的土地利用现状与动态分析——以内蒙古和林格尔县为例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1绪论

1.1研究的背景

1.2研究的意义

1.3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1.3.1研究方法

1.3.2技术路线

2国内外研究概况

2.1国外研究概况

2.2国内研究概况

3和林格尔县概况

3.1自然条件概况

3.2社会经济概况

4和林格尔县土地利用现状数据的获取

4.1遥感影像预处理

4.1.1多波段图像的彩色合成与图像增强

4.1.2几何纠正

4.1.3遥感影像镶嵌

4.2遥感影像解译判读

4.2.1遥感影像解译标志的建立

4.2.2影像解译

4.3土地调查数据库的建立

4.3.1分幅数据接边

4.3.2建立空间数据拓扑关系

4.3.3数据检核与数据入库

4.3.4数据库管理系统试运行

5和林格尔县土地利用现状分析

5.1和林格尔县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分析

5.2和林格尔县土地利用空间结构分析

5.3和林格尔县土地利用程度分析

5.3.1土地利用程度综合指数分析

5.3.2土地利用程度单项指标分析

5.4和林格尔县土地利用现状特点

5.4.1土地类型复杂多样,以耕地、草地和林地为主

5.4.2土地面积不大,人均占有农用地水平较高

5.4.3区域差异较为明显,地域分工基本形成

6和林格尔县土地利用动态分析

6.1和林格尔县土地利用数量变化的分析

6.1.1土地利用变化的幅度

6.1.2土地利用变化的速度

6.1.3土地利用变化的方向

6.2和林格尔县土地利用程度变化分析

6.2.1土地利用程度综合指数

6.2.2土地利用程度变化分析

6.3和林格尔县土地利用变化区域差异

6.4土地利用变化影响因素分析

6.4.1定性分析

6.4.2定量分析

7和林格尔县土地可持续利用对策

7.1制定科学的土地利用规划,明确土地利用方向

7.2开发利用与整治保护相结合,促进土地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

7.3切实保护耕地,不能盲目退耕

7.4乔灌结合,进一步提高林木覆盖度,努力提高经济效益

7.5大力改造和建设草场,提高草场牧草产量和质量

7.6多种经营,发展经济

8结论

参考文献

附图

致谢

展开▼

摘要

本文以内蒙古和林格尔县为例,在遥感与GIS技术的支持下,通过对和林格尔县2008年遥感影像的解译,建立土地调查数据库,得到土地利用现状数据成果。运用土地现状分析模型,分析了和林格尔县土地利用现状特点。在现状分析的基础上,应用GIS软件(Mapgis)将2008年土地利用现状数据成果和1996年该县土地详查数据进行叠加,得到该县这12年间土地利用变化情况,运用土地利用变化动态模型,对和林格尔县1996~2008年间的土地利用时空动态变化进行分析,探求该区域土地利用变化的特征,并简要分析了土地变化的影响因素。最后,针对和林格尔县的具体情况,提出了该县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发展的对策措施。主要研究结果如下:
   (1)从2008年土地利用现状来看,和林格尔县土地利用类型主要以耕地、草地和林地为主,分别占土地总面积的30.83%、30.42%和29.68%。各乡镇土地利用结构差异较为明显,地域分工基本形成,新店子镇、羊群沟乡和黑老天乡属于农牧交错带,农用地具有比较优势;盛乐镇和城关镇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迅速发展,城镇村及工矿用地所占比例较高,建设用地具有比较优势。和林格尔县土地利用程度比较高,土地利用综合指数为238.40,其中以盛乐镇为最高,综合指数达到257.78。
   (2)土地利用数量变化分析,包括土地利用变化的幅度、速度和方向。在1996~2008年这12年间,土地利用类型发生较大幅度变化,林地、城镇村及工矿用地、交通运输用地、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其它土地呈增长状态,耕地、园地、草地呈减少趋势,其中林地增幅最大,达到40342.46hm2,草地为减幅最大的地类,减少了41190.01hm2。土地利用类型变化速度依次为其它土地>交通用地>园地>林地>城镇村及工矿用地>草地>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耕地。土地利用变化方向分析得出该县土地利用动态转化以耕地、林地、草地三中类型之间的相互转化,以及三种地类转化为其它五地类作为最主要的转化。
   (3)土地利用程度变化分析得出:和林格尔县在1996年以来土地利用程度综合指数总体上较高,并且变化特别小,总体来说呈微弱下降趋势。
   (4)通过土地利用变化区域差异分析,得出和林格尔县各乡镇土地利用变化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且与全县的土地利用变化存在较大差异。北部区域的建设用地的相对变化率高于南部区域的,而农业用地的相对变化率,南部区域要高于北部区域。
   (5)和林格尔县土地可持续利用对策:制定土地利用规划,明确土地利用方向;开发利用与保护整治相结合,促进土地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切实保护耕地,不能盲目退耕;乔灌结合,进一步提高林木覆盖度,努力提高经济效益;大力改造和建设草场,提高草场牧草产量和质量;多种经营,发展经济。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