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刘大櫆“神气-音节-字句”说探要
【6h】

刘大櫆“神气-音节-字句”说探要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引言

一、神气: 文章审美意蕴的感性呈现

(一)神与气的内涵及关系

(二)神气合一作家主体精神转化为文章的审美意蕴

二、音节: 语音抑扬顿挫的节奏把握

(一)古文音节的学习门径诵读

(二)刘大櫆“音节”论在散文创作中的表现

三、字句: 文辞雅洁之美的自觉追求

(一)古文字句的审美特征文辞雅洁

(二)刘大櫆字句论在散文创作中的表现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展开▼

摘要

“神气-音节-字句”说是刘大櫆文论的重要内容,他创造性地发展了方苞的“义法说”,突破了传统“以道论文”的模式,认为“义理、书卷、经济”只是“行文之实”,文人“另有能事”。刘大櫆的“能事”论是他行文重艺术的具体表现,他认为“文人之能事”表现在古文创作中就是对于“神气-音节-字句”的把握。刘大櫆在桐城派以“义法”为宗的文论思想指导下能走上对于古文写作艺术规律的探寻这条路是难能可贵的,但研究者对他的理论贡献缺乏中肯的评价和应有的研究,所以本文拟从“神气-音节-字句”说的内涵阐释出发,并结合刘大櫆的散文创作,论证“神气-音节-字句”说在创作实践中的可行性及其对当代写作理论影响力。
   本文主要从三个方面对于“神气-音节-字句”说进行分析:
   一、神气:文章审美意蕴的感性呈现
   刘大櫆认为“神气”是文章的核心,他在论“神气”时又偏重于“神”,认为“神”是作家主体精神的凝结,在创作中可以外化为“气”,表现在文本中就成为作品的气势、风格。但相对于“音节”、“字句”来说,“神气”又成为文章的审美意蕴,只有通过对于“音节”、“字句”的具体把握才能进一步落实“神气”。
   二、音节:语音抑扬顿挫的节奏把握
   刘大櫆认为“音节”是语言的形式美体现,要把握文章“神气”就必须把握语言的“音节”,而要把握“音节”的美感就只有通过“诵读”的手段,因此刘大櫆把“诵读”看作是学习古文的直接门径。具体到文本创作中,音节又表现在外在声音层面的抑扬和内在情感层面的顿挫上,二者相辅相成共同形成了文章语音的节奏美。
   三、字句:文辞雅洁之美的自觉追求
   刘大櫆认为“字句”在写作中至关重要,学习古文应先从“字句”入手,通过“字句”把握语言的感性特征,从而上升到对作品“神气”的涵咏。文辞雅洁之美是刘大櫆对于“字句”的自觉追求,并在《论文偶记》中提出了关于“字句”的具体审美原则,他认为最细微的“字句”是形成文章审美意蕴的基础。
   总之,刘大櫆对于古文创作艺术规律的探讨拓展了桐城文论的范畴,为桐城后人的相关理论的形成奠定了基础,虽然他“重艺术”而“轻思想”的作文理念有些片面,但相对于当时“文以载道”的观念来说应该具有一定的进步意义。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