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耕地数量变化与经济发展相关性分析及其区域差异研究——以呼和浩特市为例
【6h】

耕地数量变化与经济发展相关性分析及其区域差异研究——以呼和浩特市为例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1 综述

1.1 研究背景、意义与目的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1.3 研究目的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 国外相关研究

1.2.2 国内相关研究

1.3 相关理论基础

1.3.1 土地稀缺理论

1.3.2 可持续发展理论

1.3.3 人地协调理论

1.4 研究内容、方法、技术路线和资料来源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4.3 技术路线

1.4.4 资料来源及论文研究时段

2 研究区概况

2.1 地理位置

2.2 自然与社会经济条件

2.1.1 自然条件

2.1.2 社会经济条件

2.2 土地利用现状

2.2.1 土地利用现状总体特征

2.2.2 耕地资源现状及特征

3 研究区耕地动态变化

3.1 耕地数量变化

3.1.1 耕地数量变化的总体特征

3.1.2 耕地数量变化的区域差异

3.1.3 耕地相对变化率特征

3.2 耕地利用结构变化

4 研究区经济发展变化分析

4.1 研究区的经济发展总体变化特征

4.2 研究区经济发展区域差异

4.2.1 模型选择

4.2.2 经济发展变化指标体系的建立

4.2.4 呼和浩特市经济类型区的确定

5 耕地变化与经济发展的相关性研究

5.1 呼和浩特市经济发展与耕地资源变化综合分析

5.1.1 GDP与耕地资源变化定性分析

5.1.2 经济发展与耕地资源变化的区位熵分析

5.2 耕地数量变化与经济发展相关性的区域差异分析

5.2.1 模型选择

5.2.2 耕地变化与经济发展相关性总体特征

5.2.3 A类经济类型区耕地变化与经济的相关性

5.2.4 B类经济类型区耕地变化与经济的相关性

5.2.5 C类经济类型区耕地变化与经济的相关性

5.3 耕地变化与经济发展相关性的区域差异原因分析

5.3.1 城镇化水平不同

5.3.2 中心城市经济辐射不同

5.3.3 建设规模不同

6 协调经济发展与耕地保护的对策研究

6.1 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减少建设用地占用耕地

6.2 加强耕地保护,确保耕地总量动态平衡

6.3 加大对农业的投入,提高农民对耕地保护的积极性

6.4 城镇化过程中应减少占用外围耕地

6.5 耕地保护应因地制宜,有的放矢

7 结论与讨论

7.1 结论

7.2 讨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摘要

随着我国各地社会经济的发展,城镇化、工业化进程不断加快,各项建设用地不可避免地占用土地,特别是城郊耕地,致使大量优质耕地不断流失,耕地资源呈现出不断减少的变动趋势,虽已补充耕地,但很难保证耕地质量,使得耕地总体质量不断下降。各地区快速发展中,人地矛盾仍然十分严峻。
   呼和浩特市作为内蒙古自治区的首府城市,近十年来社会经济各行业飞速发展,导致各类用地需求量大增,建设用地占用耕地导致耕地减少量也较大,特别是市辖四区及五旗县的中心城镇和开发区等占用耕地更加显著。随着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工作的陆续展开,保证规划期内基本农田数量和耕地保有量的稳定是本轮规划的重要内容,也是保证地区粮食安全和生态环境稳定的重要任务。因此,全面准确的分析呼和浩特市耕地保护与区域经济发展之间的相关关系,可为编制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耕地规划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对今后土地管理部门的耕地保护管理工作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本文研究内容为:以呼和浩特市市域六个旗县区近9年来土地变更数据和内蒙古统计年鉴经济数据为基础,运用数学模型方法分析耕地数量变化和同期经济发展状况的相关关系,进而说明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对耕地变化的影响,试图寻找二者的规律。论文采用的研究方法主要有:通过土地利用相对变化率和区位熵方法对耕地变化区域特点进行研究,利用变量主成分分析法和变量聚类分析法确定呼和浩特市经济发展类型区,再利用灰色关联分析法研究和分析不同经济发展区的耕地数量变化与经济发展指标的相关性。研究结果与结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耕地数量变化及区域差异研究:2000年~2008年间,呼和浩特市耕地面积由596914.13hm2减少到了569487.30hm2,九年共减少27426.83hm2,耕地变化幅度4.59%。武川县和清水河县耕地减少量最大;土默特左旗和托克托县的耕地面积则为增加趋势,分别增加1018.57hm2和661.40hm2。
   (2)经济发展变化及区域差异分析:从GDP指标来看,2000年~2008年市辖四区GDP增长幅度接近全市水平达到5.67,各个旗县中GDP增长量最大的是托克托县,最小的是清水河县。其次,选取15个经济发展的指标对研究区经济发展程度进行区域差异研究,结果显示:市域九个旗县区分为三类经济发展区即A类为市辖四区,是呼和浩特市的经济发展的最快地区:B类为和林格尔县、托克托县和土默特左旗,是经济发展较快的区域;C类为清水河县和武川县,是经济发展较为缓慢的区域,自然环境条件、经济实力及区位条件等是造成这一差异的主要原因。
   (3)耕地数量变化与区域经济发展相关性及区域差异分析:采用灰色关联度模型,选取耕地面积为母序列y,主成分分析确定的8个主要经济指标为子序列数据,分析各经济发展区经济发展指标变化和耕地变化的相互关系,结果显示:A类经济类型区与耕地变化相关性最大的经济发展指标人均工业产值,其次是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生产总值、在岗职工平均工资、地方财政收入、农牧民人均纯收入、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最小的是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B类经济发展类型区与耕地变化相关性较大的经济发展指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农牧民人均纯收入、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和城镇化水平;C类经济发展指标对耕地变化影响较大的指标是地方财政收入、人均工业产值生产总值和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基于以上结论,本文提出协调经济发展与耕地保护的对策,以期为呼和浩特市在经济发展的同时实现耕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保障粮食安全提供有益的政策参考。加强耕地保护,确保耕地总量动态平衡;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减少建设用地占用耕地;加大对农业的投入,提高农民对耕地保护的积极性;城镇化过程中应减少占用外围耕地;耕地保护应因地制宜,有的放矢的制定不同区域的耕地保护方案,真正做到保护与发展协调前进。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