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中国吉祥民俗图形中禄文化的传承及其应用研究
【6h】

中国吉祥民俗图形中禄文化的传承及其应用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引言

(一)选题确定原因、目的及意义

(二)研究设想与创新点

(三)吉祥民俗概念界定

(四)禄文化的引述

一、走进吉祥民俗中的禄文化

(一)禄文化的祈福崇拜

1、寓意崇拜

2、谐音崇拜

3、象征崇拜

(二)禄文化的图形阐释

1、鹿、葫芦吉祥纹样

2、禄文化的吉祥语图案

二、由鹿、葫芦意象表达的形意互动扩充禄文化

(一)鹿的意向表达与形变意不变

1、鹿之儒道意象与仕途生生不息

2、鹿之女性崇拜与人丁兴旺

3、鹿之图腾崇拜与官职禄位

4、小结

(二)葫芦的意向表达与意变形不变

1、葫芦之母体崇拜与多子多孙

2、葫芦之保护神、法器意向与吉祥平安

3、葫芦之“无量寿”意象与健康长寿

4、小结

三、禄文化艺术的吉祥展现及特点

(一)装饰的“拙中藏巧”、“朴中显变”

(二)形式的“乱中求序”、“平中求奇”

(三)整体的尚圆、尚中、尚数

(四)色彩的单纯、鲜明

(五)生活载体的装饰传承和依附

(六)小结

四、禄文化的时尚化传承及应用

(一)关于传统文化图案的传承创新

(二)文化传承中现代设计的新、奇、韵

1、新——传统文化的多元化融合

2、奇——多视角互动体验对传统文化的渗透

3、韵——传统寓意的延续与多样性扩散

(三)根据文化特点及现代设计趋势探讨禄文化图案的传承形式

1、万形归一的融合

2、图案中各元素现代形式对传统的互补、替换

(四)禄文化图案现代应用当中艺术呈现的新思路

1、图案在平面与立体中的相互融合

2、图案与不同媒介载体的融合互补

(五)禄文化图案传承设计实践过程简析

总结

(一)在顺应时代发展中保护、传承禄文化

(二)由文化意象扩充的起承转合看现代图案传承

(三)研究成果的应用与启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展开▼

摘要

中国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民俗中的吉祥文化更是深入到生活的方方面面,总的来讲有福、禄、寿、喜、财五大主题。近年来,随着传统文化重视度的加强,深入挖掘五大主题内涵的学者越来越多,对于禄文化,本论文将突破以往的图案整理和注解,以文化传承为主要目的,通过图形由表及里的分析,以细节创新、造型出新、意蕴扩充让禄文化更具时尚化的特性,更符合时代发展的趋势。
  论文共分为四章,主要从禄文化的主体代表鹿、葫芦入手,深入阐述禄文化的祈福崇拜和吉祥艺术内涵,并通过对纹样含义、造型的分析以及对鹿之儒道意象与仕途生生不息、鹿之女性崇拜与人丁兴旺、鹿之图腾崇拜与官职禄位和葫芦之母体崇拜与多子多孙、葫芦之保护神、法器意象与吉祥平安、葫芦之“无量寿”与健康长寿几方面的对比,在意象表达上寻求禄文化由传统向现代过度的新方向和图纹创新的新源泉。整体上讲,对于鹿,需注重鹿与龙,鹿与凤的融合。设计上多从鹿角出发,着重刻划其分叉数目及造型。如3、6、9、12、15等数字的附加寓意及艺术展现,再如鹿角的云、火、卷草设计中双重文化融合的延展性吉祥等。对于葫芦,要保留其吉祥外形,进行概念更替、创新,以葫芦形的恒定不变应吉的万千之变。再者在图案传承中,装饰的“拙中藏巧”、“朴中显变”;形式的“乱中求序”、“平中求奇”;整体的尚圆、尚中、尚数;色彩的单纯、鲜明;载体的装饰传承和依附依然是禄文化传承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同时对于禄文化图必有意、意必吉祥的创新把握也应注意吉、美并行的原则,突出形的灵活性以及整体与局部的互动性,各元素之间要合理运用对比与调和、对称与均衡、比例与尺度、节奏与韵律,注重大小、疏密、主次、虚实、动静及聚散在图形各元素之间的和谐统一,以淡雅的基调、简而不少的传统之美迎合于更多的现代人的视线认知与审美感知。
  当然禄文化的传承也是要在大的时代背景下进行传承创新的。文化的传承实际上就是一种在时代变化中的选择保留,保留过少会失去文化的原真性乃至使文化流失,保留过多又会与时代的审美趋向脱轨、难以长存,因此禄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必然要围绕着时代发展中传统文化的多元化融合、多视角互动体验对传统文化的渗透以及传统寓意的延续与多样性扩散三方面展开,整体理念要注意以下三点:首先图形中各元素的选择保留不可照搬套用,或毫无新意的拷贝、复制;其次要深入了解并掌握传统文化内涵,从根源上寻找现代与传统的契合点;最后创新更要符合时代特征,并且自然融合,不可牵强连用。同时在设计中要细致分析,有目的有选择的保留传统寓意的原真性,以“万形归一”为原则进行时尚化创新(这里的万形指数不尽的吉祥,“一”指禄文化的核心鹿、葫芦。),以古今置换的形式进行传统的旧貌换新颜,在应用中注重平面与立体的相互融合以及不同传媒手段的融合互补,建立新时代中、新模式下,禄文化的新时尚。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