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鹿蹄草素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抑制作用及其机理的研究
【6h】

鹿蹄草素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抑制作用及其机理的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论文说明:缩略语表

声明

1引言

1.1鹿衔草的概述

1.1.1鹿衔草的分类及生物学性状

1.1.2鹿衔草的采制

1.1.3鹿衔草的化学成分

1.1.4鹿衔草的性味、功效及药理作用

1.1.5鹿蹄草的应用

1.2鹿蹄草素的概述

1.2.1鹿蹄草素的来源及其名称

1.2.2鹿蹄草素的理化性质

1.2.3鹿蹄草素的功能

1.2.4鹿蹄草素的毒理学研究

1.2.5鹿蹄草素的分离提取和合成

1.2.6应用前景

1.3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研究现状与食品安全

1.3.1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研究现状

1.3.2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流行病学特征

1.3.3金黄色葡萄球菌与食品安全

1.4天然食品防腐剂作用机理概述

1.4.1天然食品防腐剂的种类

1.4.2天然食品防腐剂的抗菌机理

1.5立题依据与研究技术路线

1.5.1研究目的及意义

1.5.2技术路线

2材料与方法

2.1实验材料

2.1.1抗菌药物

2.1.2实验菌株

2.1.3培养基

2.1.4药品与试剂

2.2主要仪器及器材

2.2.1主要仪器

2.2.2器材

2.3实验方法

2.3.1菌种的活化培养

2.3.2测定鹿蹄草素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MIC

2.3.3测定鹿蹄草素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MBC

2.3.4鹿蹄草素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抑制特性测试

2.3.5鹿蹄草素作用下金黄色葡萄球菌细胞膜渗透性测定

2.3.6金黄色葡萄球菌扫描电镜样品的制备与观察

2.3.7鹿蹄草素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分子机理研究

3结果与分析

3.1鹿蹄草素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测定结果

3.2鹿蹄草素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最小杀菌浓度(MBC)的测定结果

3.3细菌生长曲线绘制及鹿蹄草素抑菌特性的测试结果

3.4鹿蹄草素作用下金黄色葡萄球菌细胞膜渗透性测定结果

3.5鹿蹄草素作用下金黄色葡萄球菌扫描电镜观察结果

3.6鹿蹄草素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分子机理研究结果

3.6.1提取金黄色葡萄球菌总RNA

3.6.2 RT-PCR扩增femB基因

4讨论

5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作者简介

展开▼

摘要

本课题通过采用常规抑菌实验、电导率测定、扫描电镜观察及RT-PCR等实验方法,从菌体生长状态、生长曲线、细胞膜通透性、细胞外观形态、菌内转肽酶femB基因的RNA转录水平等方面,对鹿衔草中主要抗菌活性成分鹿蹄草素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抑制作用及其机理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鹿蹄草素能有效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生长,其最小抑菌浓度MIC为0.16mg/ml,鹿蹄草素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还具有较强的杀菌作用,最小杀菌浓度为0.2mg/ml;鹿蹄草素作用于金黄色葡萄球菌后,菌体的分裂增殖受到明显的抑制;膜通透性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显著提高;扫描电镜观察,菌体细胞粘结呈团块状,细胞与细胞间的界限变模糊,细胞壁呈溶解状,菌体细胞结构被明显破坏,提示抑菌性与细胞膜和细胞壁结构变化直接相关;RT-PCR实验表明,该菌的femB基因的mRNA水平随药物作用时间的延长而逐渐降低;到作用8h时,femB基因的mRNA水平已仅为正常菌的1/4,提示femB基因转录为mRNA过程受到抑制,femB酶的翻译表达量降低,干扰肽聚糖的合成,最终导致菌体细胞的细胞壁的正常合成受到抑制。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