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华北驼绒藜种子发育阶段各器官蔗糖酶及糖代谢动态
【6h】

华北驼绒藜种子发育阶段各器官蔗糖酶及糖代谢动态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1引言

1.1植物糖代谢研究的概述

1.1.1“源库”关系的研究概况

1.1.2同化物运输的研究概况

1.1.3同化物分配与累积的研究概况

1.2果实糖代谢方面的研究进展

1.2.1果实中糖积累的类型与特点

1.2.2果实中糖的运输

1.2.3转化酶在糖的代谢和积累中的作用

1.3农作物糖代谢方面的研究进展

1.3.1“源库”关系的研究

1.3.2作物产量形成与“源库”关系

1.4经济作物和蔬菜糖代谢方面的研究进展

1.5研究内容和研究目的

2材料与方法

2.1试验样地和自然条件

2.2华北驼绒藜叶片蔗糖酶的提取工艺设计

2.2.1单因素试验设计

2.2.2正交试验设计

2.2.3材料及取样

2.2.4酶液制备

2.2.5标准曲线制作

2.2.6蔗糖酶活性的测定

2.3种子发育过程中根、茎、子房中糖代谢的动态测定

2.3.1取样方法

2.3.2可溶性糖、淀粉含量的测定

2.3.3酶液制备

2.4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

3结果与分析

3.1单因素试验结果

3.1.1缓冲液用量对提取蔗糖酶活性的影响

3.1.2缓冲液的pH值对提取蔗糖酶活性的影响

3.1.3离心时间对提取蔗糖酶活性的影响

3.1.4离心转速对提取蔗糖酶活性的影响

3.2正交试验结果

3.2.1正交试验结果极差分析

3.2.2正交试验结果的方差分析

3.3各器官糖代谢动态

3.3.1根中糖代谢的动态

3.3.2茎中糖代谢的动态

3.3.3子房中糖代谢动态

3.3.4华北驼绒藜根、茎和子房中可溶性糖含量的动态变化

3.3.5华北驼绒藜根、茎和子房中淀粉含量的动态变化

3.3.6华北驼绒藜根、茎和子房中蔗糖酶活性的动态变化

4讨论

4.1华北驼绒藜叶片蔗糖酶的提取工艺

4.2华北驼绒藜根、茎和子房中可溶性糖含量的动态变化

4.3华北驼绒藜根、茎和子房中淀粉含量的动态变化

4.4华北驼绒藜根、茎和子房中蔗糖酶活性的动态变化

4.5华北驼绒藜糖代谢与种子败育的关系

5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展开▼

摘要

本研究就华北驼绒藜蔗糖酶的提取工艺进行了探索,同时通过对华北驼绒藜种子发育过程中糖代谢的研究,为华北驼绒藜相关方面的研究提供一些参考。 结果表明,各因素对酶提取影响的大小顺序为:缓冲液的pH值>缓冲液用量>离心时间>离心转速。并得出提取华北驼绒藜叶片蔗糖酶的最佳提取条件是:缓冲液用量2ml/g、缓冲液的pH值4.5、离心转速10000 rpm/min、离心时间20min。 在华北驼绒藜种子发育过程中,根和茎中可溶性糖的含量和淀粉含量呈不断下降趋势,同时,蔗糖酶的活性也逐渐的降低,到种子发育完成时达到最低值。同时,结果也表明,茎部可溶性糖的含量和淀粉含量明显高于根部,原因可能是茎部为能量的暂时“缓冲库”。华北驼绒藜种子寿命较短,低结实率高败育率与其可溶性碳水化合物含量和淀粉含量低有关。在华北驼绒藜种子发育过程中,种子中蔗糖酶活性的变化与可溶性糖的含量的变化和淀粉含量的变化呈现相同的变化趋势,即呈逐渐递增的趋势。可能原因是,种子在发育过程中,种子作为能量的代谢“库”器官,急需能量的供应,因此,蔗糖酶活性和其它养分的含量比较高。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