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沈阳市普通高校大学生体育锻炼与心理健康的相关研究
【6h】

沈阳市普通高校大学生体育锻炼与心理健康的相关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1 前言

1.1选题依据

1.2文献综述

1.2.1心理健康的研究

1.2.2体育锻炼的研究

1.2.3大学生体育锻炼与心理健康的研究现状

1.2.4研究价值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研究对象

2.1.1抽样的方法

2.1.2样本的基本情况

2.2研究方法

2.2.1文献资料法

2.2.2问卷调查法和量表测试法

2.2.3数理统计法

2.2.4对比分析法

3 结果与分析

3.1沈阳市大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3.1.1大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态度

3.1.2沈阳市大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动机

3.1.3大学生喜欢和经常参加的体育锻炼项目

3.1.4大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形式和场所

3.1.5大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频率、时间、强度和运动量

3.1.6大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满意度和心理体验

3.1.7影响大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原因

3.2沈阳市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现状调查与分析

3.2.1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基本情况

3.2.2沈阳市大学生心理问题的检出率

3.2.3沈阳市普通高校大学生体育人口与非体育人口心理健康水平的比较

3.2.4沈阳市普通高校不同性别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比较

3.2.5沈阳市普通高校不同年级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比较

3.2.6沈阳市普通高校不同学科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比较

3.2.7沈阳市普通高校城乡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比较

3.2.8沈阳市普通高校独生与否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比较

3.3沈阳市大学生体育锻炼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

3.3.1参加体育锻炼的男、女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特征的比较分析

3.3.2不参加体育锻炼的男女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特征的比较分析

3.3.3经常参加与不参加体育锻炼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特征的比较分析

3.3.4不同等级体育运动量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特征的比较分析

3.3.5不同锻炼形式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特征的比较分析

3.3.6参与不同锻炼项目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特征的比较分析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4.2 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攻读学位期间的学术活动情况

附录

展开▼

摘要

本研究的目的就是在全面了解沈阳市普通高校大学生体育锻炼和心理健康情况以及两者之间关系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如何进行体育锻炼能更好地保持和提高在校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为在校大学生科学地进行体育锻炼和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和评估体系的建立提供科学依据。
  心理健康是现代健康观的重要组成部分,良好的心理健康水平是大学生学习和生活的重要保证。现代社会的物质进步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在给当代大学生带来极大方便与舒适的同时,也带来了消极的影响,心理上的不平衡和各种心理障碍现象也越来越明显。大学生对未来充满希望,但面对挫折却不够勇敢,因此,大学生的健康问题受到世界各国教育和卫生界的普遍关心。大力加强大学心理健康教育是时代发展的需要,是社会全面发展对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的必然要求。大学体育教学要贯彻“健康第一的思想,就必须注重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在体育教学中,除了要达到增强体质,增进身体健康的基本要求,同时也要注意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培养。
  本研究主要通过文献资料、问卷调查、量表评定、数理统计和比较分析等研究方法,按照随机、分层抽样相结合的方法随机抽取600名大学生,对大学生体育锻炼现状及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调查与分析,通过研究得出以下结果:
  1.沈阳市普通高校有一半以上的大学生喜欢参加体育锻炼,近80%的学生一周参加一次以上的体育锻炼活动,男生和女生锻炼的动机和所选择的体育项目各有不同,以集体形式为主,场所主要集中在学校体育场馆;男、女生用于锻炼的时间、频率、强度和运动量不尽相同,男生相对锻炼时间较长,频率、强度和运动量较大;影响大学生能否参加体育锻炼的因素男、女生存在差异,但都以学习压力大,时间不够为首要因素。
  2.沈阳市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略低于全国大学生常模,高于全国青年常模和全国成人常模,其中在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抑郁、恐惧、偏执和精神病性等因子上存在显著性差异;体育人口心理健康水平除强迫症状因子外均优于非体育人口;不同性别、年级、学科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差异;城乡来源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除敌对因子外,其它各因子均无显著性差异;独生与非独生子女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无显著性差异。
  3.与大运动量和小运动量的体育锻炼相比,中等运动量的体育活动对心理健康产生更积极的效应;以集体形式参加体育锻炼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好于以个人形式参加者,心理健康各因子在不同程度上存在着差异性;参与不同类型体育项目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在强迫症状、焦虑和敌对因子上存在显著性差异。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