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体育院校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优化研究
【6h】

体育院校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优化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1 前言

1.1 选题依据

1.2 研究综述

1.2.1 体育院校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结构的基本现状方面

1.2.2 体育院校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培养对策方面

1.2.3 借鉴国外先进培养模式经验方面

1.3 相关概念界定

1.3.1 体育院校附属竞技体校

1.3.2 竞技体育

1.3.3 竞技体育人才

1.3.4 竞技体育后备人才

1.3.5 体教结合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

2.2.2 问卷调查法

2.2.3 访谈法

2.2.4 数理统计法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3.1 体育院校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现状

3.1.1 我国体育院校竞技体校的基本概况

3.1.2 运动项目设置现状

3.1.3 运动员基本情况现状

3.1.4 文化知识学习与培养现状

3.1.5 运动员的训练现状

3.2 体育院校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影响因素

3.2.1 运动员相关教育情况影响因素

3.2.2 运动员学习情况影响因素

3.2.3 运动员训练情况影响因素

3.3 体育院校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优化方案

3.3.1 体育院校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模式优化的指导思想

3.3.2 建立合理的管理制度,真正体现“以人为本”

3.3.3 优化教学环境,保证竞技体育人才培养的质量

3.3.4 完善评价体系,促进竞技教育整体优化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4.2 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攻读学位期间的学术活动情况

附 录(一)

附 录(二)

展开▼

摘要

从竞技体育的出现开始,就一直拥有其独特的竞争性和观赏性。在现在社会,竞技体育在体育运动的大环境中蓬勃发展,占据着不可动摇的地位,并且对新时代产生深远影响。竞技体育要发展,后备人才是关键,社会的进步,对竞技体育后备人才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培养高文化素质、高水平的优秀运动员,这才是能够适应社会发展的竞技体育人才。体育院校竞技体校在多年的实践探索中先后实行了各种方式的人才培养,现在体育院校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培养模式和体制上都有不断的创新,也正在逐步的完善“体教结合”的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模式。传统的培养模式上大都是以牺牲了文化课的学习时间,换取运动技能成绩的提高,这使得很多运动员的综合素质过低,失去了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受到了众多的质疑。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培养直接关系到我国竞技体育能否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问题,所以现代社会要求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方面要做到以人为本,竞技体育要回归到教育上,全面实现“体教结合”。
  体育院校附属竞技体校,作为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专业培养学校,办学三十多年来为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并逐步走向科研、训练、教学为一体的办学特色,显示出其独特生命力。竞技体育人才培养模式以“学训结合”并且建立在科学化的基础之上的,而体育院校附属竞技体校还有其独特的优势在于有高校的育人环境、学训结合、科学训练以及培养目标“一条龙”等优势。但随着我国科学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竞技体育在管理上也暴露出了不少问题,主要体现在:办学目标不明确,管理机制不落实,缺乏人文教育思想以及学训结合不到位等。
  本文主要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等研究方法,抽取五所体育院校附属竞技体校为主要研究对象,深入调查和分析了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模式遇到的危机和挑战,并提出了完善和发展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模式的对策与措施。
  针对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培养应该主动把握机遇,迎接挑战,重新构建人才培养目标;改变以往陈旧的培养思想,加强人文教育建设,注重“以人为本”;改良项目设置的合理性,加强教练员的培训制度;将“体教结合”运用到实处,将竞技与教育充分整合,以达到“育人夺标”的理念;教学、训练与科研三者相结合,保证人才培养的质量。从而优化体育院校附属竞技体校后备人才的培养。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