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牡蛎包纳米虫体外培养及多克隆抗体制备研究
【6h】

牡蛎包纳米虫体外培养及多克隆抗体制备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插图与附表清单

英文缩略词语表

引言

1 包纳米虫综述

2 原生寄生虫的培养综述

3 本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研究一 牡蛎包纳米虫的培养及鉴定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研究二 牡蛎包纳米虫的纯化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研究三 牡蛎包纳米虫特异性多克隆抗体的获取与鉴定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作 者 简 介

展开▼

摘要

近年来,牡蛎包纳米虫病在欧洲等地频发,引起牡蛎大范围的死亡,对牡蛎养殖业危害极大。目前关于包纳米虫的研究处于初级阶段,病原体外培养技术的缺乏是阻碍深入研究包纳米虫的致病机理、虫体与宿主的相互作用及疫病防控的重要瓶颈。
  本研究主要包括三部分内容:1、取经PCR初步鉴定的包纳米虫病阳性牡蛎全组织直接培养,体外培养一个月后,采用原位杂交、荧光原位杂交方法对培养的包纳米虫进行鉴定。结果表明:此培养方法能在体外成功传递培养三代牡蛎包纳米虫,并最终获取了大量虫体。2、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对培养的牡蛎包纳米虫进行纯化,并利用荧光定量PCR方法对Percoll纯化的六层沉淀中所含虫体进行定量测定。结果表明:各界面的包纳米虫含量不等,其数量在9.63%(60%~70%界面)到29.08%(30%界面)之间,各层中存活的牡蛎包纳米虫至少为22.7%。3、以纯化的牡蛎包纳米虫为抗原免疫小鼠,获得了牡蛎包纳米虫多克隆抗体。利用Western blot技术,证明此多克隆抗体确为牡蛎包纳米虫的特异性抗体。
  综上所述,本研究首次成功建立了一种简单可行的牡蛎包纳米虫体外培养方法,并以纯化的包纳米虫免疫小鼠的方法获得了牡蛎包纳米虫特异性多克隆抗体,为牡蛎包纳米虫病的免疫学检测技术研究奠定了基础。

著录项

  • 作者

    王飞;

  • 作者单位

    内蒙古农业大学;

  • 授予单位 内蒙古农业大学;
  • 学科 预防兽医学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杨莲茹,吴绍强;
  • 年度 2013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中文
  • 中图分类 S944.41;
  • 关键词

    牡蛎养殖; 包纳米虫; 体外培养; 多克隆抗体;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