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近代“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思想沿承及其当代价值
【6h】

近代“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思想沿承及其当代价值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前言

(一)研究意义

(二)研究现状

(三)研究框架与方法

(四)创新点和不足

(五)基本概念

1.“体”与“用”是传统理学的重要范畴

2.“体”与“用”范畴是一个不断完善的理论体系

3.“体”与“用”范畴在近代出现了大行其道的必要条件

一、“中体西用”思想沿承的阶段性分析

(一)明末清初西学东渐是思想萌芽期

1.政治体系直面西学冲击的初步尝试

2.政治体系上层对西学的初步认识

3.“中体西用”思想的初步探索期

(二)经世思想与变革思想是发展的重要环节

1.经世思想阶段是重要的心理准备期与探索期

2.变革思想的兴起是思想形成期

(三)洋务运动时期是思想发展期

1.洋务派与顽固派的“体用”之辩

2.“中体西用”思想在洋务运动时期的发展与实践

(四)清末动荡变革时期是思想分殊与嬗变期

1.卫道:张之洞的“中体西用”思想

2.改良:戊戌维新时期的思想分殊

3.革命:反满革命思想的兴起

二、“中体西用”思想长期延承的原因与特点分析

(一)“中体西用”思想长期延承之原因分析

1.经济原因分析

2.政治原因分析

3.思想文化原因分析

4.自身动力机制原因分析

5.思想性质原因分析

(二)“中体西用”思想特点分析

(三)“中体西用”思想:把握中国近代政治思想的一把钥匙

三、“中体西用”思想的现实意义及其当代价值

(一)中西分界尚存:中西方政治思想之间的争论将长期存在

(二)关注社会现实:“体”、“用”思想在当代仍然是一种合理范畴

(三)坚持自身特色:借鉴式吸收西方优秀成果

(四)渐进仍需坚持:中国政治体系的运作与改革开放应保持自身特色

(五)因应时代特色:“中体西用”思想与当代中国发展可以实现会通

(六)理论联系实际:中国政治思想研究亟需彰显其当代价值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摘要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思想(以下简称“中体西用”思想)作为洋务运动时期的重要思想体系和总纲,自明末清初西学东渐时期初显端倪,历经鸦片战争前后经世派的初期探索和早期维新派的理论构建,于洋务运动兴起时大行其道,并直接影响了维新思想的构建和戊戌变法的展开,经革命派的改造逐渐产生道路分歧和嬗变,历经百余年,内容宏富,影响深远,是开展政治思想研究的优良载体。其思想源于中国传统的“体”、“用”范畴,以现实为立足点,以调和中西关系,通过学习西方维护“中体”为目的,在中国近代纵横捭阖,是管窥中国近代政治思想发展历程的一道独特门径,更是了解和把握中国近代政治思想沿承脉络的一把钥匙。
   “中体西用”思想历经百余年沿承,根本上源于现实需要和传统的政治思维方式之需要,其长期沿承的因为从经济方面讲,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形成和资本主义经济因素日渐增加的产物和反映;从政治方面讲,源于富国强兵和国内政治体系巩固的需要;从思想文化方面讲,符合中国诸多学者及政治实践者传统的“执两端”观念,形似“中庸”,实则为政治实践提供了依据,有利于向西方学习;同时中国近代政治思想和政治实践的复杂性,以及该思想在当时的相对先进性,为“中体西用”思想的形成、发展与完善提供了条件,并显现出现实性、复杂性和渐变性的特点。
   当前,“中体西用”思想仍有其重要的现实意义与当代价值。无论是从中西分野的现实性和长期性看,还是其关注社会现实、有利于借鉴式吸收西方文明成果看,仍然有其灼然的价值,值得认真思考;对中国改革来说,坚持渐进性原则,使政治体系的运作与改革开放保持中国特色,是我们始终要坚持的一点;面对时代特点与要求,“中体西用”思想可以与现代中国政治发展实现会通;鉴于当代中国发展的动力机制问题,政治思想研究须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彰显其当代价值。中国需要政治思想研究,中国需要政治学。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