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晚清西方人眼中的蒙古——以西文地图与游记为中心
【6h】

晚清西方人眼中的蒙古——以西文地图与游记为中心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绪论

一、研究缘起

二、学术史回顾

(一)以西文历史地图为依据进行的晚清蒙古专题研究

(二)以西文著述为依据进行的晚清蒙古专题研究

三、史料基础与研究方法

(一)有关蒙古的十九部西文游记

(二)有关蒙古的十八幅西文内陆亚洲地图

(三)其他文献

(四)研究方法

四、研究背景分析

(一)时代背景及空间分布

(二)个人行为相关因素

(三)旅行实现的外在条件

第一章 19世纪前西方人对蒙古的发现及认识

第一节 西方对蒙古的发现

一、西方人初识蒙古

二、初识时期西方人对蒙古的认识

第二节 西方人对蒙古的间接“再发现”

一、耶稣会士入华前西方关于蒙古的“发现”

二、入华耶稣会士对蒙古间接的“再发现”

三、间接“再发现”时期西方人对蒙古的认识

第三节 西方人对蒙古的直接“再发现”

一、游历蒙古地区的耶稣会士概述

二、以张诚为代表的耶稣会士对蒙古的直接“再发现”

三、直接“再发现”时期西方人对蒙古的认识

小结

第二章 晚清西方人眼中的蒙古地理空间

第一节 中国鞑靼区域到蒙古空间的地理变化

一、中国鞑靼到蒙古利亚的转变

二、西文地图中蒙古利亚空间的形成

第二节 西方人眼中的蒙古自然地理景观

一、晚清俄国人对蒙古地区的考察

二、西方人眼中的蒙古地理景观

小结

第三章 晚清西方人眼的蒙古城市

第一节 西方人眼中的恰克图

一、西方人的恰克图印象

二、买卖城城市景观的再现

三、“边境之城”——西方人对买卖城城市景观的解读

第二节 西方人眼中的库伦

一、西方人的库伦印象

二、库伦城市景观的再现

三、“喇嘛之城”——西方人对库伦城市景观的解读

第三节 西方人眼中的张家口

一、西方人的张家口印象

二、张家口城市景观的再现

三、“中转之城”——西方人对张家口城市景观的解读

小结

第四章 晚清西方人眼中的蒙古人

第一节 十九世纪初西方人对蒙古人的认识

第二节 晚清西方人对蒙古人群体貌与性格的再判断

一、蒙古人的外貌体质

二、蒙古人的语言特点

三、蒙古的社会众生

四、对蒙古人群体貌与性格的再判断

第三节 晚清西方人对蒙古人生活方式与宗教信仰的再判断

一、蒙古人的物质生活

二、蒙古人的风俗习惯

三、蒙古人的宗教信仰

四、对生活方式与宗教信仰的再判断

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博士期间发表的文章

附录一 有关蒙古的十九部西文游记

附录二、有关蒙古的十八幅西文内陆亚洲地图(英文13幅、德文3幅、法文2幅)

展开▼

摘要

以西欧基督教世界为主的西方对清代中国之认识,是清史研究领域中的重要课题。国内因外文资料所限,西方对晚清蒙古的认识研究,尚属该领域的薄弱环节,还有许多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依据西文地图与游记展开晚清西方人眼中的蒙古研究,对清史、蒙古史以及中国史研究均有重要学术价值和理论意义,对现代中国北部边疆稳定、文化安全更有现实意义。
  本文依据西文地图与游记,展开晚清西方人眼中的蒙古研究。全文包括六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主要对研究缘起、研究现状等问题进行论述。第二部分,为19世纪前西方人通过地图与著述对蒙古的发现及认识。讨论在13-14世纪、16-17世纪80年代、17世纪80年代-18世纪20年代三个阶段,西方人从族称、地理、人群形象三方面对蒙古的发现与认识。第三部分是基于西文地图展开晚清蒙古地理空间的变迁与变化的研究。考证蒙古在西方地理认识中,从清初“大鞑靼”(“GreatTartary”)范围、“中国鞑靼”(“Chinese Tartary”)区域,到晚清蒙古利亚(“Mongolia”)空间的名称、疆界变化。思考西方人对晚清蒙古、中国的认识及意图。厘清西方人是如何发现、构建蒙古山文、水系等地理景观,并对其在现代世界体系中进行“边缘”表述等问题。第四部分是依据西文地图与游记重塑蒙古的地缘、城市景观。以恰克图、库伦、张家口等城市为空间坐标,萃取西方人眼中蒙古边疆城市的地缘政治、经济、文化景观。第五部分是西方人眼中的蒙古人群形象。西方人从体貌、性格、生活方式及宗教信仰方式等方面,形成了对晚清蒙古人群形象的认识。结合历史认知、参照西方“文明”、“进步”标准,西方人对晚清蒙古人群形象进行了再判断。第六部分为结语,讨论晚清西方人眼中的蒙古的内涵、意义。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