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中国钢琴音乐中的德彪西印象主义民族化实践
【6h】

中国钢琴音乐中的德彪西印象主义民族化实践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绪论

第一章 中国钢琴作品的创演历程

1.1 初创时期的创演(1949年以前的中国钢琴音乐)

1.1.1 钢琴传入萌芽期

1.1.2 20世纪20年代的初期创作

1.1.3 20世纪30——40年代的发展时期

1.1.4 齐尔品对中国钢琴音乐的影响

1.2 发展时期的创演(1949—1976)

1.2.1 探索期的创演

1.2.2 逆转期的创演

1.3 新时期的创演(1976——目前)

1.3.1 休整期的创演

1.3.2 兴盛期的创演

第二章 印象主义音乐同中国风格音乐的共通性研究

2.1 音乐美学观上的共通性

2.1.1 崇尚自然的一致性

2.1.2 形似与神似辩证关系的一致性

2.2 中国意境与法国印象的一致性研究

2.2.1 中国古代意境说

2.2.2 意境与印象的一致性

2.3 对本国音乐发展的担忧

2.3.1 对古典主义音乐的反叛

2.3.2 德彪西的历史贡献

第三章 “新”材料在中国钢琴作品中的运用

3.1 调式音阶材料的“创新”

3.1.1 全音阶的运用

3.1.2 五声调式在中国作品中的全面发展

3.2.和弦纵向结构的发展

3.2.1 四度与五度音程的叠置

3.2.2 三全音与其他音程的叠置

3.2.3 二度与其他和弦的叠置

3.3 和弦横向序进的发展

3.3.1 和弦的平行进行

3.3.2 调外和弦的序进

3.4 其他方面的创新

3.4.1 复杂节奏及其对位的不断探索

3.4.2 关于记谱法的革新

第四章 中国钢琴作品中的印象主义音乐发展手法创作实践

4.1 固定音型

4.1.1 固定音型的作用

4.1.2 中国作品中的固定音型的特点

4.2 持续音

4.2.1 持续音的使用方法

4.2.2 中国作品中的持续音使用特点

4.3.调式对置的创作手法

4.3.1 调式的横向对置

4.3.2 调式的纵向对置

4.4.主题发展手法

4.4.1 传统主题的发展手法

4.4.2 非传统主题的发展手法

4.5 中国钢琴作品中创作技法的突破

4.5.1 旋律线条的悠长

4.5.2 装饰音段落

4.6 印象风格中国钢琴作品的创演现状

4.6.1 具有印象风格的中国改编作品归纳

4.6.2 具有印象风格的中国原创钢琴作品归纳

4.6.3 印象主义风格的中国钢琴作品的展演现状

第五章 蒙古族风格钢琴作品中的印象主义特征

5.1 作曲家创作思维的拓展

5.1.1 蒙古族风格作品归纳

5.1.2 印象主义音乐在意境表现手段上的启发

5.1.3 民歌主题钢琴化的启发

5.2 创作技法的突破

5.2.1 长调风格作品的钢琴化手段

5.2.2 民歌主题在编创手段上的拓展

5.2.3 原创类主题的创作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摘要

在近代世界音乐的发展历程中,印象主义音乐毫无疑问是一颗耀眼的明珠,它对整个近代音乐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影响作用。究其原因,一方面德彪西所使用的创作技法为音乐带来了从没有过的飘逸、朦胧的意境,而另一方面更是因为他为近代的音乐创作开启了一道新的大门,一个完全不同于古典音乐创作的可能性,使得音乐家们可以摆脱古典音乐长久的束缚来进行全新的音乐创作。所以,当印象主义音乐在上世纪50年代传入中国时,立刻就犹如一石激起千层浪,在中国的音乐界掀起了巨大的反响,并从此在中国生根发芽,其作曲技法不断地出现在中国钢琴作品中。
  本论文将主要从三方面对我国钢琴音乐创作中的印象主义技法的民族化进行论述。一是从印象主义音乐同中国音乐的共通性作为出发点进行研究;二是从具体的创作手法方面作为切入点进行研究,这其中包括音乐材料的分析和作曲发展技法的分析两个章节的内容;三是将具有印象风格的蒙古族风格钢琴作品作为研究对象,来研究印象主义在蒙古族风格作品中的民族化实践。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