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菌紫质薄膜及其分子光致各向异性特性研究
【6h】

菌紫质薄膜及其分子光致各向异性特性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第一章 绪论

1.1 菌紫质的结构、光学性质与研究现状

1.1.1 菌紫质的结构

1.1.2 菌紫质的光学性质

1.1.3 菌紫质的研究现状

1.2 菌紫质薄膜宏观光致各向异性

1.2.1 菌紫质薄膜宏观各向异性

1.2.2 菌紫质薄膜光致二向色因子和双折射因子定义

1.3 本论文研究的内容和意义

1.3.1 研究意义

1.3.2 研究内容

第二章 BR薄膜SPA-POA实验研究

2.1 实验材料与方法

2.1.1 实验材料

2.1.2 实验方法

2.2 BR薄膜B-型SPA-POA的实验结果与分析

2.2.1 实验结果

2.2.2 实验数据分析

2.3 BR薄膜X-型SPA-POA的实验结果与分析

2.3.1 实验结果

2.3.2 实验数据分析

2.4 结论

第三章 实验数据理论拟合

3.1 理论推导

3.1.1 BR分子的吸收截面

3.1.2 BR分子薄膜的光致光学各向异性机理

3.1.3 BR薄膜宏观光致光学各向异性的理论分析

3.2 对BR薄膜SPA-POA的实验测量数据进行理论模拟

3.3.1 BR薄膜B-型SPA-POA的模拟结果

3.3.2 BR薄膜X-型SPA-POA的模拟结果

3.3 结论

第四章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展开▼

摘要

细菌视紫红质(Bacteriorhodopsin)又被称为菌紫质或者简称BR,它是一种高分子生物材料,由于其显著的光致变色特性和光学功能,在光信息存储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本文主要进行了BR-D96N(基因改性的细菌视紫红质)的光致各向异性特性的研究工作。
  在实验研究方面,即对BR薄膜单光子吸收光致光学各向异性(single photonabsorption photo-induced optical anisotropy,简称SPA-POA)进行实验测量。首先,测量了BR薄膜B-型SPA-POA的二向色性和双折射性,分析并且获得最佳激发条件,即功率为I650=3.0mW/cm2时,得到DCF∞_max≈0.01363,BRF∞_max≈0.00537;接下来,进行了BR薄膜X-型SPA-POA的二向色性和双折射性的测量,分析获得最佳激发条件I650=30.0mW/cm2,I405=60.0mW/cm2即405nm和650nm光致光学各向异性的最佳比率为2.0时,得到X-型SPA-POA的DCF∞_max≈0.15849,BRF∞_ max≈0.03741。最后,与B-型SPA-POA的数据作比较并分析得到BR薄膜光致光学各向异性稳态值增加11.6倍。
  在实验数据理论拟合方面,首先,理论推导出BR薄膜宏观光致各向异性和菌紫质分子的光学各向异性之间的关系,即Γ值越小BR分子的各向异性越强;然后,通过Matlab编程分别对BR薄膜B-型和X-型SPA-POA的实验测量数据进行拟合;最后,获得B态和M态BR分子的单光子吸收光学各向异性最佳拟合值为An0=3.2E-3*0.2、ΓB→M=0.1、ΓM→B=0.01,通过理论模拟得到X-型SPA-POA的Γ要比B-型SPA-POA小,这也解释了实验中X-型SPA-POA的光致各向异性增加的原因。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