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试论清末选官制度改革
【6h】

试论清末选官制度改革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引言

一、清末选官制度改革的原因

(一)经济发展对清末选官制度改革的影响

(二)政治变动对清末选官制度改革的影晌

(三)传统选官制度的缺陷

二、清末选官制度改革的措施

(一)科举制度的废止

(二)规定学堂选官制度

(三)实行留学生选官制度

(四)议员选举制度的出台

三、清末选官制度改革的作用及意义

(一)清末选官制度改革的积极影响

1.先进理念、学说的传入与思想变革

2.推动学堂教育的发展

3.新式人才的积累对社会制度整体变革的推动

(二)清末选官制度改革的消极影响

1.速成式改革收效甚微

2.新旧杂陈,权责混乱使得吏治更加腐败

(三)清末选官制度改革的启示

1.清末选官制度改革的历史价值

2.清末选官制度改革的现实意义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摘要

古代中国的统治阶级为了强化自身的统治效力,在选官入仕的途径上创造出多种模式。我国的选官制度源于先秦,于隋唐时期得以创新,在明清朝代趋于成熟。其中科举制度的出现,展现出当时社会政治文明的发达,以及制度设计之精巧。然而,随着外国列强的入侵,鸦片战争的结束,中国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的解体,政治的腐朽,西方先进文化,观念的输入,传统的选官制度逐渐丧失了生命力。满清政府迫于内忧外患的压力,最终决定着手传统选官制度改革,重新确立较为完善的人才选拔制度。科举制度的废止,取而代之的是学堂选官、留学生选官、议员选举的出现。新的官制体系得以完善,职业官选任开始成型。考试内容、方式的突破都为晚清政府在当时的社会大环境下选拔出一批急需的人才。然而,晚清的政府选官制度的改革并不像其宣扬的那样彻底,创新的同时亦然固守很多旧有的制度,致使任人唯贤与任人唯亲、唯财的冲突成为清末选官制度改革最为显著的特点。强化中央集权的思想自始自终贯穿了选官制度改革的整个过程。新旧交织,职责不明,急功近利的现状使得清末选官制度改革从内部破坏清末政治制度,动摇了其统治之根基,加之统治阶层内部腐化严重,存在于封建社会由内至外最根源性,体制性的诟病导致选官制度改革最初目的和实际结果的大相径庭,并最终走向失败。
  现代的我们在回顾清末选官制度改革的同时,既要从整体上看出其在整个历史进程中先进的一面,又要从改革的环节中挖掘出落后的,与社会发展不相符的一面。通过仔细研究清末选官制度改革中的积极要素、规律,为现代的官员选任制度提供借鉴,进而推动我国公务员制度与干部人事制度改革顺利进行。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