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制度背景、融资渠道与企业生存——基于“僵尸企业”的多案例研究
【6h】

制度背景、融资渠道与企业生存——基于“僵尸企业”的多案例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思路和文章结构

1.2.1 研究思路

1.2.2 文章结构

第二章 制度背景与文献综述

2.1 制度背景

2.1.1 法律法规

2.1.2 部门规章

2.2 文献综述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研究设计

3.1 案例选取

3.2 数据收集

3.3 指标选择

3.4 案例介绍

第四章 案例分析

4.1 制度背景分析

4.1.1 退市标准

4.1.2 退市程序

4.2 融资渠道分析

4.1.1 银行借款

4.1.2 政府补贴

第五章 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

5.1 研究结论

5.2 政策建议

5.3 研究局限性与未来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摘要

Wind资讯在2015年做过一次数据统计,统计显示,在2012-2014年间,每股净资产在1元以下的上市公司共计81家,这种资产严重缩水,早已失去盈利能力却迟迟不退市的企业被形象地称为“僵尸企业”。那么,那些依据财务指标判断早该退市的企业为何迟迟不退?这与我国的产业结构、经济目标、政策制度等息息相关。而其中的退市制度背景和企业融资渠道对“僵尸企业”的形成及存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将已有的关于“僵尸企业”的理论进行整理收集,并选取我国产能过剩的钢铁行业和平板玻璃行业中的典型上市公司作为研究对象,分析我国退市制度和银行的信贷政策以及政府补助如何作用于濒临退市的上市公司,致使A股市场的“僵尸企业”大规模爆发。研究发现:我国退市制度过于宽松,导致当上市公司业绩下滑时仍然可以混迹于A股市场;政府补贴制度与银行信贷无原则地为ST公司提供资金帮助,但这样的帮助方式并没有起到实质性的作用,“僵尸企业”业绩并没有改善,只是逃脱了退市的命运。应当退市却不退市的企业普遍存在,致使我国上市公司质量良莠不齐,严重扰乱我国股票市场的健康运行,同时,干扰了我国经济发展。为优化我国上市公司质量,帮助我国证券市场实现良性发展,在制度层面,我国必须在退市标准上进行改革,借鉴欧洲成熟证券市场已有标准,加入能够科学衡量企业生存价值的财务指标;在退市程序方面渐进取消*ST和ST制度,同时加大各项法律法规和部门规章的执行力度;在融资渠道方面,一旦企业逼近退市标准,严格控制其融资渠道,特别关注政府给予的各项补贴和银行贷款,以防企业在根本无力改善经营状况的情况下运用外来资金为企业“输血”,躲避退市,成为“僵尸企业”。

著录项

  • 作者

    盖耀文;

  • 作者单位

    内蒙古大学;

  • 授予单位 内蒙古大学;
  • 学科 会计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郭金凤;
  • 年度 2016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中文
  • 中图分类 F279.246;F832.51;
  • 关键词

    上市公司; 退市制度; 融资渠道; 企业管理;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