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虚拟现实技术在脑卒中后手功能障碍恢复中的临床应用
【6h】

虚拟现实技术在脑卒中后手功能障碍恢复中的临床应用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缩略语表

一、虚拟现实技术在手功能障碍恢复中的临床应用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3 主要研究内容与方法

1.4 结果

1.5 讨论

1.6 结论

二、虚拟现实技术对大脑可塑性作用的研究进展

2.1 大脑可塑性的临床及实验证据

2.2 外部环境对可塑性的影响

2.3 虚拟现实技术及其在康复医学中的应用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展开▼

摘要

脑卒中是全球人口死亡和致残的首要原因。我国现存脑卒中患者近700万,并且以每年新发200万的速度激增,其中70%-80%的卒中患者因为残疾不能独立生活[1]。85%的脑卒中患者在发病的开始就有手功能障碍[2],约30-36%的脑卒中患者在发病6个月后仍遗留手功能障碍[3],这严重影响了患者的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所以寻找积极有效的康复治疗手段改善脑卒中后偏瘫手功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传统康复训练是目前针对这些功能障碍常用的方法,但存在训练过程单调、枯燥,患者容易对训练失去兴趣,而且康复治疗师与患者一对一指导训练,容易疲劳,患者训练效率较低。
  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VR)技术是通过计算机系统合成的模仿现实生活中存在的场景(如散步、慢跑、拾物、绘画等)并通过全身各处传感装置让患者“置身于”该幻境中,以期达到病患与虚幻环境之间进行互动训练的技术。通过计算机制造的虚幻环境,病患犹如身在现实世界一般,连接于患者身体的传感器接收来自虚拟环境的信息,而且,计算机会对病患的功能信息进行准确清晰的记录,并通过调整虚拟环境来实现人机互动。本研究对脑卒中患者分组对照研究,通过对其治疗前、后的Fugul-meiyel评定量表、Brunnstrom分级评定,改良bathel指数的统计学分析验证其在脑卒中后偏瘫手功能障碍中的作用及推广价值。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