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基于空间理论的纹身文化传播行为研究
【6h】

基于空间理论的纹身文化传播行为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第一个书签之前

绪论

(一)研究背景

1.空间转向影响下的传播学研究

2.新样貌的亚文化研究

(二)研究意义

1.理论意义

2.现实意义

(三)国内外研究综述

1.空间转向背景下空间地理学研究

2.国内空间研究以及城市传播学理论建构的提出

3.城市传播的理论建构

4.国内外纹身文化研究情况综述

(四)研究思路与方法

1.研究思路

2.研究方法

(五)研究内容

1.研究框架

2.结构图

3.难点与创新

一、列斐伏尔、福柯、索亚的空间理论

(一)列斐伏尔的空间生产与空间认识方法论

(二)福柯——微观权力的生产与“异托邦”

(三)索亚——第三空间认识论

(四)基于空间理论的传播行为研究

(五)本章小结

二、纹身文化空间传播现状:认知与偏差

(一)纹身文化认知情况调查

(二)关于纹身文化的认知偏差

(三)当前纹身文化所处的空间困境

(四)本章小结

三、纹身文化传播行为分析一:历史性分析

(一)纹身行为及文化的起源与发展

(二)作为刑罚的纹身:中国古代刺配制度的空间控制

1.传统权力与微观权力

2.从“示辱”到“警众”

3.绝对话语权的制造

4.作为空间控制的权力嬗变

(三)作为图腾的纹身:从自然到精神的传播仪式

1.作为自然烙印的远古图腾纹身

2.作为市民文化的唐宋世俗化纹身

3.异端与艺术性并存的日本传统纹身

(四)本章小结

四、纹身文化传播行为分析二:空间诉求分析

(一)空间消费式的纹身文化传播:走出“街角社会”

1.作为艺术品的传播

2.作为大众文化的传播

(二)空间占有式的纹身文化传播:“纹身车”

1.创新:“纹身”旅行的目的

2.线路选择:认同的呼唤、意义的确证、行为的实践

3.后亚文化的风格与第三空间

(三)本章小结

五、塑造纹身文化社会认同的行动策略

(一)“三重网络”:城市可沟通性体系

(二)城市可沟通性体系下塑造社会认同的行动策略

1.基于城市地理网络的思考:开放城市“公共空间”

2.基于城市信息网络的思考:尊重多重表达

3.基于城市意义网络的思考:重构城市空间与道德地理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摘要

西方空间转向思潮影响下的中国传播学迎来了跨学科发展的新契机,全球化与城市化的迅速发展也使得亚文化群体及其研究产生了新的样貌。随着国内城市传播研究的日益深入,以关系为基础的空间传播研究作为以往结构功能主义研究倾向的突破和探索成为传播学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
  纹身文化作为亚文化的一种即使拥有着上千年的历史,却依然不为大众所认可。本文持传播学、社会学、空间地理学的跨学科研究视角,由我国当前纹身文化传播困境出发,明确大众对纹身文化存在巨大的认知偏差、纹身文化生存空间受到挤压这一社会现实,借助空间学者列斐伏尔、福柯以及索亚相关的空间理论,对产生该传播困境的原因及其影响做了历史性的以及空间诉求上的分析。一方面从作为刑罚的纹身和作为图腾的纹身两条纹身的起源和发展脉络上分析了当前纹身文化传播发展格局的历史性因素,另一方面,分别从空间的消费和占有的角度分析了在社会历史因素影响及当前传播空间受到严重挤压状态下,纹身文化传播的空间诉求。最后,本文借助城市可沟通性体系的三重意义网络,对塑造城市认同,向亚文化群体开放城市空间提出了行动策略上的建议。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