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不同杂优群组合玉米杂交种杂种优势及亲子相关性研究
【6h】

不同杂优群组合玉米杂交种杂种优势及亲子相关性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前言

一、玉米的起源及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二、玉米的生产现状和发展前景展望

三、玉米杂种优势理论及其研究进展

四、玉米杂种优势利用的研究进展

五、玉米杂优群及杂优模式的研究进展

(一)杂种优势群及杂种优势模式的定义

(二)玉米杂优群的划分及其育种意义

(三)玉米杂种优势模式的构建及其育种意义

六、辽宁省种质现状

七、本试验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材料与方法

一、试材与试验设计

二、数据测定与分析

结果与分析

一、不同杂优群亲本及杂交种形态性状分析

(一)株高的分析

(二)叶夹角与叶向值分析

(三)叶面积分析

二、不同杂优群亲本与杂交种产量性状的分析

(一)各杂优群亲本与杂交种穗部性状比较

(二)各杂优群亲本与杂交种产量比较

三、不同杂优群亲本与杂交种生理性状的分析

(一)各杂优群亲本与杂交种光合生理性状的比较

(二)各杂优群亲本与杂交种抗旱性生理性状的比较

四、形态、产量、生理性状的亲子相关分析

(一)形态性状的亲子相关分析

(二)穗部性状的亲子相关分析

(三)产量的亲子相关分析

(四)光合生理性状的亲子相关分析

(五)抗旱性生理性状的亲子相关分析

五、不同杂优群组合杂交种产量与产量构成因素的相关分析

(一)简单相关分析

(二)通径分析

(三)多元回归分析

六、杂交种产量与形态性状的相关分析

(一)遗传相关分析

(二)通径分析

七、杂交种产量与生理性状的相关分析

(一)遗传相关分析

(二)逐步回归分析

(三)通径分析

结论与讨论

参考文献

致 谢

在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展开▼

摘要

本文以辽宁省常用的来源不同的10个玉米自交系及其组配的7个杂交种为试材,采用了方差分析、相关分析、回归分析和通径分析等分析方法,探讨了各杂优群自交系及其杂交种形态、产量、生理性状的差异以及杂交种的杂种优势表现,对不同杂优群组合杂交种与双亲的相关性以及影响产量的各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1.不能用父母本间株高的差异来预测F1代的株高优势,以Reid群为父本与PB群组合,F1代叶面积优势高于与其它群尤其是旅群的组合;以旅群为父本的组合,F1代各性状优势表现不同,形态性状优势较强,是利用穗长优势的主要形式,但不利于F1代穗粗和百粒重的选择,与Reid群组配F1代产量优势较大,与PA、PB群组配优势较小。2.F1代与亲本的相关分析表明:形态性状中父本的作用大子母本,产量性状中穗粗和穗行数与亲本相关不显著,少数父本对F1代的穗长有显著影响,杂交种间产量与父母本的相关不同。以旅群为父本选用夹角较大,而新种质如PB群选择夹角较小的自交系来组配,F1代形态优势明显。PB群用于四平头群×pB和PA×PB模式时,首选长穗、粗穗及穗行数多的自交系;长穗、粗穗、行数多的PA群作母本与百粒重大的PB群自交系组合,长穗、行数多、籽粒长度大的旅群为父本与百粒重大的Reid群组合,F1代产量优势潜力较大。3.产量构成因素中百粒重、行粒数和穗行数与产量的遗传相关系数达到了正的极显著和显著水平,说明增加玉米的穗行数、行粒数以及百粒重有助于提高玉米产量。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