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大白菜小孢子植株的诱导及其倍性鉴定方法的研究
【6h】

大白菜小孢子植株的诱导及其倍性鉴定方法的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摘要

前言

第一章大白菜小孢子培养技术研究进展

一、研究概况

二、供体植株对胚状体发生的影响

(一)基因型对小孢子胚状体发生的影响

(二)株龄及采花期对小孢子胚状体发生的影响

(三)小孢子发育时期对胚状体发生的影响

(四)环境条件及植株生长状况对小孢子胚状体发生的影响

三、培养技术对小孢子胚状体发生的影响

(一)培养基成分

(二)花粉预处理

(三)接种密度

四、胚状体发生及植株再生研究

五、存在问题及展望

第二章大白菜游离小孢子培养成胚影响因素研究

一、材料与方法

(一)试验材料

(二)试验方法

二、结果与分析

(一)基因型对胚状体诱导的影响

(二)株龄和采花期对小孢子胚胎发生率的影响

(三)小孢子发育时期与花蕾形态指标的关系

(四)外源激素对大白菜游离小孢子胚胎发生的影响

(五)低温预处理对大白菜游离小孢子胚胎发生的影响

三、小结

第三章大白菜游离小孢子培养成苗影响因素研究

一、材料与方法

(一)试验材料

(二)试验方法

二、结果与分析

(一)培养基中水分含量对小孢子植株成苗率的影响

(二)胚状体发育时期对植株获得率的影响

(三)激素浓度对生根以及移栽成活率的影响

(四)小孢子试管苗的继代

(五)试管苗移栽的影响因素

三、小结

第四章大白菜小孢子植株倍性鉴定方法研究

一、材料与方法

(一)试验材料

(二)试验方法

二、结果与分析

(一)不同倍性小孢子植株的形态特征

(二)气孔保卫细胞大小、气孔密度及保卫细胞叶绿体数目观测

(三)花粉生活力的观测

(四)花粉母细胞染色体记数法

三、小结

附表

讨论

结 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图 版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展开▼

摘要

本研究以大白菜核基因雄性不育系转育的中间材料(回交一代、回交二代)为试材,进行游离小孢子培养,对小孢子胚状体诱导的影响因素、提高小孢子植株获得率方法、小孢子植株继代培养、生根及移栽技术,以及小孢子植株倍性鉴定方法进行了研究,旨在建立起完善的植株再生体系,找出倍性鉴定最简便准确的方法。研究内容如下。1.在小孢子胚胎发生能力方面,不同基因型材料之间成胚能力存在很大差异。2.小孢子发育程度与花蕾大小的关系因品系而异,不同基因型的小孢子发育同步性差异不大。3.在4℃下进行0h(对照)及24~120h不同时间冷激处理,采用相同的小孢子分离方法,结果表明低温处理能提高大白菜胚状体的产量,最适宜时间为24h,随着时间的延长,胚产量下降。4.在培养基中添加激素可以大大提高大白菜小孢子胚的诱导效率。5.胚状体成苗率与胚胎发育程度密切相关,胚胎越大越容易成苗。6.在一定范围内,胚状体成苗率随培养基水分含量的增加而降低。结果表明,琼脂含量为1.2%培养基既能满足胚状体萌发所需要的干燥环境,又能保证胚萌发所需的水分,是较适合成苗的培养基。7.“MS+NAA0.2mg.L-1+3%蔗糖+0.8%琼脂”的培养基中的植株生根最好,平均为13.93条,植株的成活率也最高,为88.37%,是小孢子植株生根最适宜的培养基。8.不同基因型品系的小孢子植株群体中单倍体、双单倍体、三倍体、四倍体和嵌合体所占比例不同,各品系小孢子植株自然加倍率差异不显著,平均加倍为双单倍体的比率为68.38%。9.田间性状鉴定方法、花粉生活力检测与染色体数目观察方法的一致性达到80%,但气孔特征与三者结果有很大的差异。染色体数目观察方法是最为准确的倍性鉴定的方法。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