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应用胎儿特异性抗体HbF(γ链)标记法无创性产前基因诊断DMD
【6h】

应用胎儿特异性抗体HbF(γ链)标记法无创性产前基因诊断DMD

代理获取

目录

英文缩略语

前 言

实验材料与方法

实验结果

论文图片

讨 论

结 论

本研究新见解

参考文献

致 谢

综 述

个人简介

在学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展开▼

摘要

1969年Walknowska等报道在孕妇外周血中发现了核型为46,XY的细胞,为无创性产前基因诊断研究开辟了新的道路.目前,对遗传性疾病的产前诊断,根据诊断方法是否对胎儿构成不良影响而分为有创性的和无创性的.有创性产前诊断包括绒毛活检、羊膜腔穿刺、胎儿宫内取血等,这些手段虽然诊断准确率较高,但对胎儿有一定的危害,且有导致孕妇发生流产的可能.而从孕妇外周血中富集、纯化胎儿细胞或游离DNA,用于产前诊断则属无创性的.由于其具有安全可靠,对母婴无损伤等优点,因此是产前基因诊断研究的必然趋势.它是以孕妇外周血为材料,获取其中微量的胎儿细胞,从而为遗传病的产前诊断提供可靠的胎儿基因组.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学者们发现胎儿有核红细胞(Nucleates Red Blood Cell,NRBC)是一种较理想的靶细胞.然而目前还存在两个主要问题:(1)靶细胞数目稀少,大约为母体有核细胞的1/10<'4>~10<'6>;(2)需要明确的标记检测细胞的胎儿源性.目前用于分离胎儿细胞的方法很多,如流式细胞仪分选和/或磁激活细胞分选法富集等,然而这些富集程序不可避免的导致细胞的丢失.因此准确获取胎儿有核红细胞,简化实验步骤,减少细胞的丢失是无创性产前基因诊断技术的关键.Duchenne型肌营养不良症(DMD),是一种严重致死性X连锁隐性遗传病,发病率约为1/3500活男婴,其临床表现以肌肉的进行性萎缩和无力为特征.患者多在3~5岁发病,20岁前死亡.Dystrophin基因定位于Xp21.1~21.3,它是目前已知的人类最大的基因,全长约为2.4Mb.DMD基因突变中以缺失最为常见,约占55%~65%,重复次之,约占6%.有两个缺失热区:即5'端的4~21外显子(占缺失的20%);另一为第44~52外显子(占缺失的54%~60%).应用2×9对引物的多重PCR方法能检测到98%的缺失.其他非缺失型可通过利用DMD基因上的一些短串联重复顺序(STR)进行连锁分析.由于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唯一有效的预防途径是对高风险胎儿进行产前诊断,杜绝患儿的出生.因此探讨DMD的无创性产前基因诊断具有重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