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葡萄籽原花青素对小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
【6h】

葡萄籽原花青素对小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中国医科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及版权使用授权书

中文论著摘要

英文论著摘要

英文缩略语

论文一 葡萄籽原花青素对小鼠脑缺氧、缺血损伤及再灌注时抗氧化酶类和海马CA1区结构的影响

论文二 葡萄籽原花青素对脑缺血再灌注小鼠血清和脑组织中细胞因子、NO及其合酶和血脑屏障通透性的影响

论文三 葡萄籽原花青素对脑缺血再灌注小鼠明胶酶和脑皮质血流的影响

本研究的创新点

综 述 葡萄籽原花青素的研究进展

在学期间发表论文

致谢

个人简介

展开▼

摘要

脑血管病是目前公认为危害人类健康最重要的疾病之一。而缺血性脑梗塞占全部脑血管病的60%-80%,它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及高复发率的特点。目前溶栓治疗方法在取得显著疗效的同时,也可引起部分患者发生缺血再灌注损伤,严重影响患者的预后。因此,预防和治疗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一直是医学界研究的热点。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病理过程极为复杂,迄今尚未明晰。一般认为它涉及多个环节,这些环节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出现级联反应,可导致多形核白细胞粘附于内皮细胞、血脑屏障(blool-brainbarrier,BBB)被破坏、血管内容物渗出、神经元等组织水肿、坏死等病理过程。近年来,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机制中,自由基损伤、炎症反应、NO的细胞毒作用和血脑屏障异常开放这四个环节越来越受到重视。 正是由于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发病机制涉及多个病理生理环节,在防治方面,临床上尚未寻找到理想有效的药物。目前鉴于单一用药效果差,普遍采用联合给药的方法。其缺点是药物之间易出现交叉反应,且有些药易导致毒副作用。由于植物药具有成分多重,作用多方面,无或仅有很低的毒副作用等优势,因此日益受到全球医学界的广泛关注。 近年来,研究者们发现葡萄籽原花青素(grapeseedprocyanidin,GSP)具有广泛的生理、药理及治疗作用,如清除自由基,抗氧化活性(此作用强于维生素C、维生素E);心血管保护效应(包括抗血小板凝聚、抗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抑制心肌细胞凋亡等);抗炎、抗水肿、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免疫调节活性等等。正是由于GSP具有以上诸多确切的生物、药理学活性(多数与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发病机理有关),且其来源广泛(葡萄籽是榨油业、酿酒业的下脚料,资源非常丰富),毒副作用低(目前尚未见有毒副作用的报道),因此,有望开发其成为预防及治疗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理想药物。然而,目前国内外对GSP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方面的研究,少见报道。本工作通过小鼠常压缺氧实验、小鼠断头实验及小鼠急性不完全脑缺血模型、小鼠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等,观察GSP对脑缺血、缺氧及再灌注损伤有否保护作用,并对其作用机制进行了一些探讨,以期为开发GSP成为防治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理想药物提供实验依据。 通过实验得出如下结果: 1.GSP对常压缺氧小鼠存活时间及耗氧量的影响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GSP和Nim均能显著延长常压缺氧小鼠的存活时间(P<0.01),减少耗氧量,提高小鼠的耐缺氧能力(P<0.01)。 2.GSP对小鼠断头后喘气维持时间的影响 与对照组相比,GSP和Nim均能不同程度地延长小鼠断头后喘气维持时间(P<0.01),表明GSP和Nim具有增强小鼠耐缺氧能力的作用。 3.GSP对小鼠急性不完全脑缺血的影响 与缺血模型组比较,各剂量组的GSP及Nim均能明显延长小鼠急性不完全脑缺血的存活时间(P<0.01)。 4.GSP对脑缺血再灌注小鼠脑组织中EB含量的影响 脑缺血再灌注后72h脑组织EB含量高于假手术组(P<0.01)。GSP及Nim治疗组与相应时间脑缺血再灌注组相比,脑组织EB含量明显降低(P<0.01)。 5.GSP对脑缺血再灌注小鼠脑皮质血流的影响 再灌注72h后,脑缺血再灌注组与相应时间假手术组相比,脑皮质血流显著下降(P<0.01)。GSP及Nim治疗组与脑缺血再灌注组相比,脑皮质血流明显增加(P<0.05,P<0.01)。 6.GSP对小鼠脑缺血再灌注后脑组织SOD、CAT、NOS活性和NO、MDA含量及总抗氧化能力(T-AOC)的影响 缺血再灌注组小鼠脑组织中SOD、CAT活性及T-AOC较假手术组明显减少,NOS活性及NO、MDA含量明显增加。GSP和Nim能不同程度的抑制缺血再灌注所致的SOD、CAT活性及T-AOC的下降和NOS活性及NO、MDA含量的增加。 7.GSP对脑缺血再灌注小鼠血清及脑组织中IL-1β、IL-10含量的影响 脑缺血再灌注组与假手术组相比,血清及脑组织中细胞因子IL-1β含量显著升高(P<0.01),IL-10含量下降(但无统计学意义)。GSP及Nim治疗组与脑缺血再灌注组相比,血清及脑组织中IL-1β明显降低(P<0.01),IL-10含量明显升高(P<0.01,P<0.05)。 8.GSP对脑缺血再灌注小鼠脑海马组织中细胞因子IL-1β、TNF-αmRNA表达的影响 脑缺血再灌注组细胞因子IL-1β、TNF-α分别在313bp、456bp表达,图象分析表明,脑缺血再灌注时促炎因子IL-1β、TNF-αmRNA表达明显高于假手术组(P<0.01)。不同剂量的GSP及Nim能不同程度地减少脑缺血再灌注时IL-1β、TNF-αmRNA表达(P<0.01)。 9.GSP对脑缺血再灌注小鼠海马组织中MMP-2、MMP-9mRNA表达的影响 脑缺血再灌注后72小时可见MMP-2、MMP-9mRNA表达较假手术组增加(P<0.01),不同剂量的GSP及Nim能不同程度地减少MMP-9mRNA的表达量(P<0.01),而对于MMP-2mRNA表达无明显影响(P>0.05)。 10.GSP对脑缺血再灌注小鼠海马CA1区脑组织病理形态学改变的影响 假手术组神经细胞胞膜清晰完整,无变形,水肿,核仁清晰可见。缺血再灌注组神经细胞肿胀变形,胞膜不清,出现不同程度的核深染、核固缩、核体不规则。间质水肿明显,细胞间隙增大。尼莫地平及GSP各组能不同程度的改善神经细胞的核深染、核固缩程度,减少细胞及间质的水肿,使胞膜清楚,形态正常,核仁清晰可见的神经细胞数目增多。 结论: 1.GSP能延长常压缺氧、不完全性脑缺血小鼠的存活时间以及脑缺氧小鼠张口喘气维持时间,并降低耗氧量,具有明显的抗脑缺血、缺氧作用。 2.GSP能改善小鼠海马CA1区由再灌注引起的神经细胞的核深染、核固缩程度,减少细胞及间质的水肿,使胞膜清楚,形态正常,核仁清晰可见的神经细胞数目增多,表明GSP具有抗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 3.GSP能通过降低脑缺血再灌注所引起的BBB通透性的增强而保护BBB的完整性,从而发挥抗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 4.GSP抗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可能与其具有下列作用有关: (1)GSP可降低NOS的活性,减少脑缺血再灌注时MDA、NO的生成,同时提高机体抗氧化酶如SOD、CAT的活性从而使机体总抗氧化能力提高并对抗NO的细胞毒作用。 (2)GSP可促进具有抗炎作用的细胞因子IL-10的生成,并减少具有促炎作用的细胞因子IL-1β、TNF-α含量及其mRNA表达,从而减轻炎症反应。 (3)GSP可减少MMP-9对脑毛细血管基底膜的降解,从而保护BBB的完整性。 (4)GSP具有增加脑缺血再灌注小鼠脑皮质血流的作用。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