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腰椎放疗后急性期微循环改变MR灌注成像的实验研究
【6h】

腰椎放疗后急性期微循环改变MR灌注成像的实验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论文说明:英文缩略语

声明

中文论著摘要

英文论著摘要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本研究创新性的自我评价

参考文献

综述:动态对比增强MR在腰椎骨髓灌注成像中的应用

在学期间科研成绩

致谢

个人简介

展开▼

摘要

目的:研究家兔椎体MR灌注成像的方法,并在此基础之上研究家兔腰椎放疗后的急性期微循环改变。 方法: 将15只家兔(雄性10只、雌性5只、体重2.5-3.5kg)随机分为3组,每组5只。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动物部提供。 实验步骤如下: 1.首先每组家兔分别进行腰椎动态对比增强MR扫描。应用1.5TMR扫描仪(philips gyroscan intera),运用相位一阵列脊柱线圈,采用常规TSE序列,对正中矢状面进行扫描,扫描范围为从T12到骶1。动态增强 MR采用FFE序列,对正中矢状面进行扫描,扫描范围同上。每只家兔156秒可获得360幅动态图像。家兔耳缘静脉注射马根维显(uagnevist;Schering,Berlin,Germany),1.5ml/kg,在注射对比剂的同时开始动态扫描。 2.第一次MR扫描24小时后,对受试家兔按预定分组剂量进行腰椎局部放疗。3组家兔腰椎部分进行不同放射剂量的放疗,放射剂量分别为第一组500cGy;第二组1000 cGy,第三组1500 cGy。 3.放疗7天后,对三组家兔再次行腰椎动态对比增强MR扫描。扫描方法同上。 4.家兔腰椎MR椎体灌注成像分析:运用时间-强度曲线分析定量参数(最大增强值)和半定量参数(峰值增强率和增强斜率),然后将放疗前后MR椎体灌注成像的各项参数进行比较、分析。运用SPSS12.0版本对数据进行配对t检验分析。 结果: 第一组:家兔腰椎放疗剂量为500cGy。第一组最大增强值平均数由放疗前284.22±60.82,上升为放疗一周后369.62±80.59,上升85.40±79.81(t值为5.242,P值为0.000,有统计学差别);峰值增强率平均数由放疗前52.29±13.33%,上升为放疗一周后57.13±11.17%,上升4.84±15.87; (t值为1.493,P值为0.149,没有统计学差别)。增强斜率平均数由放疗前81.50±19.98,上升为放疗一周后86.91±18.78,上升5.41±31.99;t值为0.828(P值为0.416,没有统计学差别)。 第2组:家兔腰椎放疗剂量为1000cGy。第二组最大增强值平均数由放疗前273.18±50.16,上升为放疗一周后329.87±90.92,上升56.69±128.24;(t值为2.166,P值为0.041,有统计学差别)。峰值增强率平均数由放疗前62.74±21.71%,下降为放疗一周后58.25±12.82%,下降4.49±23.55;(t值为0.934,P值为0.360,没有统计学差别)。增强斜率平均数由放疗前90.79±20.30,上升为放疗一周后107.01±33.32,上升16.22±37.91;(t值为2.096,P值为0.047,有统计学差别)。 第3组:家兔腰椎放疗剂量为1500cGy。第三组最大增强值平均数由放疗前226.11±50.65,上升为放疗一周后275.22±35.71,上升49.11±72.48;(t值为3.319,P值为0.003,有统计学差别)。峰值增强率平均数由放疗前43.78±7.45%,上升为放疗一周后51.71±9.50%,上升7.93±12.01;(t值为3.236,P值为0.004,有统计学差别)。增强斜率平均数由放疗前87.87±26.30,上升为放疗一周后114.87±39.04,上升27.00±48.84;(t值为2.709,P值为0.013,有统计学差别)。 结果:显示,放疗剂量为500cGy的第一组放疗前后对比,仅最大增强值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剂量为1000cGy的第二组放疗前后对比,最大增强值和增强斜率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剂量为1500cGy的第三组放疗前后对比,最大增强值、峰值增强率及增强斜率的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1.动态对比增强MR对于腰椎骨髓微循环的动物实验研究具有可行性。 2.随着放疗剂量的逐渐增加,家兔腰椎急性期微循环血流灌注呈正变量显著增加。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