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5%碳酸氢钠对单肺通气患者血气的影响
【6h】

5%碳酸氢钠对单肺通气患者血气的影响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论文说明:英文缩略语

声明

前言

实验对象与方法

实验结果

讨论

结论

本研究创新性的自我评价

参考文献

综述单肺通气研究的进展

在学期间科研成绩

致谢

个人简介

展开▼

摘要

单肺通气(OLV)时流经无通气肺的血液没有得到氧合便回到左心,造成的肺通气/血流(V/Q)比值失调、静脉血掺杂、肺内分流(Qs/Qt)增加,PaCO2升高,PaO2降低,所以呼酸倾向和代酸倾向不可避免。碳酸氢钠(NaHCO3)注射液多用于严重的酸碱失衡和心肺复苏患者中,在开胸患者OLV麻醉中应用未见报道。因此,本研究主要拟评价5% NaHCO3注射液对开胸OLV患者术中血气的影响。 实验对象与方法: 择期成年开胸手术患者60例,男44例,女16例,年龄:18~65岁,体重:55~80 kg。ASAⅠ或Ⅱ级。随机等分三组。Ⅰ组:空白对照(n=20);Ⅱ组:5%NaHCO3注射液30 ml(n=20);Ⅲ组:5%NaHCO3注射液60 ml(n=20)。所有患者术前30 min肌注阿托品0.5 mg、咪达唑仑3 mg。入手术室后开放静脉通路,按体重及生命体征计算输液量5~10 ml/(kg·h),在患者开胸侧上肢行桡动脉穿刺。连续监测血压(BP)、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脉搏氧饱和度(SpO2)、心电图(ECG)、麻醉深度指数(CSI)、呼气末二氧化碳(PETCO2)和最低肺泡有效浓度(MAC)。三组均采用静吸复合麻醉,诱导静脉注射芬太尼3μg/kg、丙泊酚1.5~2 mg/kg.琥珀胆碱1.5 mg/kg后气管插管,维持以吸入1~2%异氟烷、持续输注瑞芬太尼0.1~0.2μg/(kg·min)和间断静注维库溴铵0.02~0.03 mg/kg。OLV后应用5%NaHCO3注射液(Ⅱ组:1ml/min;Ⅲ组:2 ml/min)。三组均采用定容模式机械通气,呼吸频率(RR)12~18次/min,潮气量(VT)8~10 ml/kg,吸呼比(I:E)1:1.5或2。维持CSI值在38~60之间,PETCO2在35~45 mmHg之间,MAP的波动幅度≤20%基础值。分别在麻醉前(T0)、麻醉诱导后双肺通气时(T1)、单肺通气30 min时(T2)、手术完毕前双肺通气时(T3)采外周动脉血1 ml进行血气分析。 结果: 麻醉前一般情况比较:三组年龄、性别、体重、左/右开胸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麻醉后组内比较: SpO2三组T1和T3时间段与T0时间段组内比较有所升高(p<0.01)。PaO2三组麻醉后均升高,与T0比较(P<0.05或P<0.01)。SaO2三组在麻醉后均升高,与T0比较(P<0.01)。Qs/Qt三组麻醉后均增加,与T0组内比较(P<0.01)。血钾三组在麻醉后均下降,Ⅰ组T3时间段与T0时间段组内比较(P<0.05)。血氯三组在麻醉后均升高,与T0组内比较(P<0.05或P<0.01)。pH值Ⅰ组下降明显,T2、T3时间段与T0时间段组内比较(P<0.05和P<0.01)。BE三组在麻醉后均下降,与T0比较(P<0.05或P<0.01)。SBP、 DBP三组在麻醉后均下降,与T0组内比较(P<0.05或P<0.01)。HRⅢ组T2时间段比T0时间段高(P<0.05)。 麻醉后同时间段组间比较:SaO2在T2时间段Ⅲ组比Ⅰ组和Ⅱ组高,(P<0.05)。BE在T2时间段、T3时间段Ⅲ组比Ⅰ组高(P<0.05和P<0.01)。DBP在T2时间段Ⅲ组比Ⅰ组高,(P<0.05)。 三组均无苏醒延迟,Ⅲ组患者苏醒最快,与Ⅰ组比较(P<0.05)。 讨论: 血气分析是临床麻醉必不可少的监测项目,尤其侧卧位OLV患者血气分析更为重要,这是由OLV患者的病理生理改变决定的。OLV时流经无通气肺的血液没有得到氧合便回到左心,造成V/Q比值失调、Qs/Qt增加,静脉血掺杂、PaO2降低。虽然HPV效应可使非通气肺血流减少并转向通气肺,减少了肺内分流,但仍有约9%~27%的患者可发生显著低氧血症。 正是由于V/Q比值失调、Qs/Qt增加,静脉血掺杂、PaCO2升高,所以呼酸倾向不可避免;PaO2降低,组织供氧不足,无氧酵解增加,代酸倾向亦不可避免。短时间OLV肾不能对呼酸进行代偿,机械通气下肺也不能对代酸进行很好代偿,混合型呼酸、代酸倾向最终导致血液pH值降低。本研究在OLV后应用5%NaHCO3注射液。结果表明: 1、Ⅲ组呼吸系统维持较好: SaO2在Ⅲ组T2时间段比Ⅰ组和Ⅱ组高,与正常情况下相比较PaO2与SpO2和SaO2的对应关系发生了变化,其可能的原因:①脉搏氧饱和度监测误差。②氧离曲线右移,严重影响了SpO2与PaO2的相关性。 2、Ⅲ组酸碱度变化较小:三组在麻醉后pH值均有所下降,Ⅰ组下降明显。BE值在麻醉后也均下降,T2、T3时间段Ⅲ组比Ⅰ组高。应用5%NaHCO3注射液后,患者的pH值和BE值下降幅度均减小,使患者血液氧离曲线右移减少、SaO2较高有利于血液运氧。应用5% NaHCO3注射液60 ml不影响患者PaCO2。 3、对电解质的影响:三组在麻醉后钾离子均有所下降,这可能与麻醉后血液稀释有关。三组在麻醉后钠离子、阴离子间隙(AG)无明显变化,氯离子均升高,即有高氯性代酸倾向。 4、Ⅲ组心血管系统相对平稳:三组SBP、DBP在麻醉后均有下降,DBP在T2时间段Ⅲ组比Ⅰ组高。Ⅲ组HR在T2时间段比T0时间段高。其可能的原因:①麻醉本身可引起血压下降,心率减慢。②氢离子浓度增加可引起心肌收缩力减弱。③氢离子浓度增加可引起血管系统对儿茶酚胺的反应性降低。 5、其他:Ⅲ组苏醒期迅速以及术后并发症明显减少,这可能与应用5%NHCO3注射液60 ml维持患者的生理更为平稳、各个器官发挥正常的生理功能和有利于药物代谢有关。 结论: 5% NaHCO3注射液60 ml能使OLV下开胸手术患者呼吸系统相对平稳,血液pH值和BE值下降幅度减小,使患者血液氧离曲线右移减少、SaO2较高有利于血液运氧。手术中患者pH值接近中性或手术前状态,有利于各个器官发挥正常的生理功能。应用5% NaHCO3注射液60 ml后不会加重OLV下CO2排除障碍的程度。对Qs/Qt未见有明显的影响。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