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3.0T MR弥散张量成像在脊髓型颈椎病诊断中的临床应用研究
【6h】

3.0T MR弥散张量成像在脊髓型颈椎病诊断中的临床应用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英文缩略语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本研究创新性的自我评价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科研成绩

致谢

个人简介

展开▼

摘要

目的:
   探讨3.0T MR弥散张量成像(DTI)作为定量分析方法在脊髓型颈椎病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
   脊髓型颈椎病患者60例及正常志愿者10例,分别行常规MR扫描和横轴位DTI成像。DTI扫描采用单次激发自旋回波平面回波成像序列,扩散加权系数b值为800s/m㎡,扩散敏感梯度方向取13,TR 5000ms,TE 83ms,层厚3mm,层间距0,FOV 18mm×18mm,矩阵96x96,NEX 4。按临床症状分四组,轻度组(Ⅰ)18例,中度组(Ⅱ)18例、重度组(Ⅲ)12例,严重组(Ⅳ)12例;按病变部位脊髓信号类型分三组,A组(N/N):T1WI、T2WI均无信号异常,共30例;B组(N/H):T1WI无信号异常,T2WI呈高信号,共19例;C组(L/H):T1WI呈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共11例。采用GE Functool 4.4软件包重建每个研究对象的ADC图、FA图、λ1图、λ2图、λ3图,在b=0图像选择感兴趣区(Region of interest,ROI),ROI为圆形或椭圆形,大小约10m㎡。测量脊髓受压最明显部位或变性部位弥散参数值--ADC值、FA值、λ1值、λ2值、λ3值,根据公式λ1=(λ2+λ3)/2与MD=(λ1+λ2+λ3)/3,计算横向平均弥散系数λ值及平均弥散系数MD值。比较颈椎病组和对照组颈髓弥散参数值,观察有无差异性。统计分析采用SPSS13.0软件包,所有测量结果以均值±标准差表示,进行方差分析、Least Significant Difference(LSD)检验,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所有被检者横轴位DTI图像均可清晰显示颈髓组织,图像没有明显扭曲变形。对照组不同节段对应的颈髓ADC值、FA值、λ1值、λ值及MD值均无统计学差别。对照组与轻度组、中度组、重度组、严重组比较,FA值、λ1值、()值、MD值存在统计学差异(分别为F=64.565,P=0.0001:F=3.176,P=0.016;F=5.754,P=0.0001;F=4.366,P=0.003),ADC值不存在统计学差异(F=0.580,P=0.678);对照组与N/N组、N/H组、L/H组比较,ADC值、FA值、()值存在统计学差异(分别为F=2.768,P=0.049;F=10.387,P=0.0001;F=3.960,P=0.012),λ1值、MD值不存在统计学意义(分别为F=2.322,P=0.083;F=2.286,P=0.087)。
   结论:
   ADC值、FA值、λ1值、()值、MD值是检测脊髓型颈椎病微结构变化的敏感指标,能准确、定量的评价脊髓损伤,对脊髓华勒氏变性、脱髓鞘及轴突变化提供了有价值的量化信息,是常规MR诊断的重要补充,其将为临床制定治疗方案和判断预后提供更准确的依据。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