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牛膝多糖对树突状细胞表型及功能成熟影响
【6h】

牛膝多糖对树突状细胞表型及功能成熟影响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英文缩略语

论文 牛膝多糖对树突状细胞表型及功能成熟的影响

前言

材料与方法

实验结果

讨论

结论

本研究创新性的自我评价

参考文献

综述 牛膝多糖免疫调节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科研成绩

致谢

个人简介

展开▼

摘要

牛膝,为苋科牛膝属的植物。分布于非洲、俄罗斯、越南、印度、马来西亚、菲律宾、朝鲜以及中国等地,生长于海拔200米至1,750米的地区,常生长在山坡林下,用药已有近千年历史。牛膝多糖(Achyranthes Bidentata Polysaccharides,ABP)是采用现代提取技术从牛膝中纯化的分子量1400D多糖,为国家九五攻关项目中唯一的中药项目。ABP通过与多种免疫细胞上受体结合发挥免疫调节作用并有抗肿瘤、抗衰老、抗凝血保肝和抗病毒等功能。
   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DC)是目前已知的功能最为强大的专职抗原提呈细胞;未成熟DC在机体的外周组织中捕获和加工抗原,然后开始向淋巴器官转移,并渐进式成熟,与此同时DC表面重要的功能分子表达增加,并激活初始T细胞,引发应答,参与机体多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免疫缺陷病、肿瘤及一些炎症反应的病理过程,在机体的抗感染免疫及肿瘤免疫应答过程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也是基础与临床研究的热点之一。然而,虽然ABP在免疫系统中的显著调节作用已被确认,但是却没有关于ABP作用于DC的相关报道。本研究旨在探讨ABP对小鼠髓系DC细胞株成熟促进、表型改变及功能变化等方面的影响。
   方法:
   采用本教研室保存并传代的C57BL/6小鼠髓系DC2.4细胞株进行实验,复苏培养细胞,应用MTS法、细胞免疫组化、扫描电镜技术、透射电镜技术、4-氨基安替比林(4-AAP)比色法、流式细胞仪检测技术、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等检测DC表型、结构和功能的各项指标。
   结果:
   1、细胞培养:细胞稳定传代培养后,幼稚DC24小时后趋向成熟。
   2、MTS法:1.5×10-4mg/ml~5mg/ml浓度作用DC较RPMI1640对照组的DC24h后明显增殖,且有浓度依赖性,在0.01mg/ml出现峰值。
   3、扫描电镜:经ABP刺激后,DC表面突起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增多,这是DC趋向成熟的标志之一。
   4、透射电镜:经ABP刺激后,DC体内溶酶体的数量明显减少。因为DC吞噬加工抗原需要溶酶体的参与,所以溶酶体数量的减少说明DC趋向成熟,吞噬加工抗原的能力减弱。
   5、细胞免疫组化:DAB试剂盒染色,苏木素复染后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可见对照组DC的吞噬加工辣根过氧化物酶的数量明显比ABP刺激组多,说明ABP作用组的DC吞噬加工抗原的能力减弱,细胞趋向成熟。
   6、4-氨基安替比林(4-AAP)比色法:与RPMI1640组相比,ABP组酸性磷酸酶活性均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7、ELISA检测IL-12的含量:与RPMI1640组相比,LPS和ABP作用后的DC的培养液上清中IL-12的含量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8、流式细胞术检测DC表面CD40+,CD86+,MHCⅡ类分子:与RPMI1640组相比,ABP组和LPS组刺激DC后所表达的CD40+,CD86+和MHCⅡ类分子均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1、适宜浓度的ABP显著促进DC形态和功能的成熟。
   2、ABP对DC的增殖作用最佳浓度是0.01mg/ml。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