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兔腰椎前柱结构改变对椎体间植骨融合效果的影响
【6h】

兔腰椎前柱结构改变对椎体间植骨融合效果的影响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论文说明:英文缩略语

前言

实验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实验设计的优缺点

本研究创新性的自我评价

参考文献

综述 腰椎前柱结构对椎体间植骨融合效果的影响研究

致谢

个人简介

展开▼

摘要

目的:
   腰椎融合术是脊柱外科治疗腰椎疾病最常用的手术方法之一。然而大量的临床观察表明目前所进行的腰椎融合手术,有近20%不能达到有效的融合,从而出现术后疼痛等一系列并发症。如何有效地促进脊柱融合,提高融合率和临床疗效,减少并发症,一直是脊柱外科医生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研究旨在通过兔腰椎前柱结构改变对椎体间植骨融效果的影响的对比研究,从椎体稳定性的改变及椎间盘因素出发探讨产生不同融合效果的原因,为提高脊柱融合临床手术的融合率及缩短融合时间提供新思路和新方法。
   方法:
   一、实验动物分组
   将36只成年家兔随机分为3组,每组12只,即对照组、未破坏组及内固定组。
   二、动物模型建立
   采用左侧横突入路,充分暴露L3-L4间盘,剥离椎体前缘前纵韧带,使其在间盘水平与椎体前缘分离,于两者间隙内植入制备的同种异体骨。
   三、实验分组
   未破坏组:不附加任何特殊处理。
   对照组:椎体间植骨前用显微钳剪切破坏前1/3间盘及终板结构,z植骨及缝合同未破坏组。
   内固定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用工业U型垫片行L3、L4椎体的固定术。
   术后6周、12周,分别对三组实验家兔行腰椎侧位DR摄片,并处死动物取材,应用进行大体观察,生物力学,病理切片,影像学观察,对有关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术后6周,结果显示对照组不能自行达到脊柱融合,融合率为0%(0/5);内固定组脊柱融合率为33.3%(2/6);未破坏组为66.6%(4/6);术后12周,对照组未达到脊柱融合,融合率为0%(0/6);内固定组脊柱融合率为50%(3/6);未破坏组为100%(6/6)。
   测试结果表明未破坏组植骨融合效果优于内固定组及对照组;而恢复了前柱稳定性的内固定组的融合效果优于对照组。
   结论:
   1、腰椎前柱的稳定性对椎体间植骨融合的效果有显著的影响
   2、破坏前柱的终板及间盘后,游离的间盘、髓核物质影响了植入骨融合
   3、有效地恢复前柱稳定性能够促进椎体间植骨融合,但仍不能达到有效融合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