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应用超声斑点追踪技术对急性心肌梗死左室功能的定量评价
【6h】

应用超声斑点追踪技术对急性心肌梗死左室功能的定量评价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论文说明:英文缩略语

论文一 应用STI技术对犬急性心肌梗死缺血再灌注左室功能的定量评价

前言

材料与方法

实验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论文二 应用STI技术对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左室功能的评价

前言

资料和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本研究创新性的自我评价

文献综述:等容收缩期心肌加速度评价心室收缩功能的研究进展

致谢

个人简介

展开▼

摘要

第一部分、应用STI技术对犬急性心肌梗死缺血再灌注左室功能的定量评价
   前言:等容收缩期(Isovolumic Contraction Time,IVCT)是指二尖瓣关闭到主动脉瓣开放之间的时间。在此期间,心室肌强烈收缩,心室腔容积不变,导致室内压急剧升高,是产生左室收缩压的主要时相,约开始于QRS波顶点,持续时间较短,却反映了收缩前期不同方向心肌纤维运动的综合变化。等容舒张期(IsovolumicRelaxation Time,IVRT)是指主动脉瓣关闭到二尖瓣丌放之间的时间。心室肌主动舒张,导致室内压急剧降低,而心室容积未变的时相,心肌缺血导致的舒张期功能受损特别体现在等容舒张期功能受损。在心动周期中的IVCT和IVRT,心肌细胞对ATP的利用、横桥的摆动、钙离子的内流和外流均发生在这些时期,因此IVCT和IVRT的参数不仅与左心室收缩和早期舒张有关,在心脏收缩和功能评价中也占有重要地位。
   本研究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LAD)主干180min,再灌注120min,分别于基础状态,结扎状态及再灌注后行超声检查。本研究应用超声斑点追踪技术(Speckle Tracking Imaging,STI)测量计算不同时相左室心肌径向、圆周运动等容收缩期加速度及等容舒张期加速度值,以及局部旋转及解旋的速度与时间指标,旨在研究各指标变化规律及其在左室功能评价方面的作用。
   方法:对14只健康杂种犬制作急性心肌梗死再灌注模型:取胸骨左缘4、5肋间胸部正中切口开胸,剪开心包,制成心包吊篮。于第一对角支起点以上1cm处穿丝线,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LAD)主干180min,再灌注120min,分别于基础状态,结扎即刻、结扎30min、120min、180min状态及再灌注即刻、再灌注60min、120min行超声心动图检查,图像存盘。在常规超声心动图中测量左室射血分数,应用组织多普勒(Tissue Doppler Imaging,TDI)技术于心尖五腔心切面,将脉冲多普勒取样容积置于二尖瓣前叶和左室流出道之间,同时获取二尖瓣及左室流出道频谱,测量基线上方的二尖瓣血流频谱舒张晚期血流峰速终止处至下-心动周期左室舒张早期血流峰速峰起始处的时间间隔,记为A;测量基线下方左室流出道血流频谱开始至终止的时间,记为B。Tei指数计算为等容收缩期与等容舒张期之和与心室射血时间的比值。应用STI技术分别获得心脏短轴各节段速度-时间曲线、扭转解旋-时间曲线,测量左室心肌径向、圆周运动速度-时间曲线上等容收缩期和等容舒张期的起止时间及相对应的速度,以计算等容收缩期加速度值与等容舒张期加速度值;在扭转解旋-时间曲线上测量局部旋转及解旋的峰值速度和持续时间。在总旋转角度曲线上测量基底段与心尖段的整体解旋角度。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比较分析。
   结果:
   1.成功制作犬急性心肌梗死再灌注模型。本研究采用的14只犬中,达到实验终点的有12只犬。大体及光镜检查显示有心肌梗死的证据。
   2.等容收缩期加速度和等容舒张期加速度。基底段前壁、前间壁、中间段前壁、前间壁以及心尖段前壁的节段在圆周和径向的等容收缩期加速度与等容舒张期加速度自梗死30分钟开始出现显著统计学差异的降低,并随梗死时间延长而减低(P<0.05),再灌注后,梗死节段各项STI指标明显改善(P<0.05)。
   3.旋转与解旋。随梗死的开始及时间延长,实验犬在基底段前壁、前间壁、中间段前壁、前间壁以及心尖段前壁各节段的局部旋转与解旋速度呈逐渐减低的趋势,再灌注以后出现升高(P<0.05)。旋转时间与解旋减半时间指标变化趋势与速度指标相反(P<0.001)。
   4.圆周、径向的速度-时间曲线中的左室整体加速度指标和旋转-时间中的左室整体速度时间指标的变化与梗死节段的变化相一致。左室整体等容收缩期加速度、左室整体等容舒张期加速度、左室整体旋转速度、左室整体解旋速度与Tei指数呈显著负相关(r=-0.78,P<0.05),与LVEF呈显著正相关(r=0.63,P<0.05)。
   结论:二维STI显像技术是评价左室功能改变的较敏感的技术,其指标如等容收缩期加速度、等容舒张期加速度、旋转角度、旋转时间、解旋角度、解旋时间等与临床常用的心功能评测指标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可用于评价左室收缩、舒张功能,为左室功能的评价提供了新的研究指标。
   第二部分、应用STI技术对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左室功能的评价
   前言:急性心肌梗死(AMI)是临床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其冠状动脉闭塞时间长短及再灌注后心脏结构改变的不同,心功能的时间变异很大。在发生AMI时,降低病死率和让患者提高远期生存率的关键就是尽早恢复缺血心肌的再灌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是急诊最有效的挽救濒死心肌的措施。既往评价PCI疗效的方法大多是直接进行冠状动脉造影,比较PCI后冠状动脉狭窄的恢复程度,但不能评价左心室心肌血流灌注情况。心肌梗死患者左心室心肌运动强度关系到患者治疗及预后的改善,所以对于患者左心室收缩舒张功能的检测对于治疗及预后的预测都起着很重要的指导作用。
   本研究着重应用STI技术的加速度指标与扭转解旋指标评价A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左室短轴方向心肌节段不同形式运动的变化情况。同时了解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对AMI再灌注治疗的疗效。
   方法:入选2010年4月至2010年12月在我院急诊接受PCI治疗的AMI患者28例,其中男18例,女10例,年龄44~79岁,平均(61.4±17.4)岁。PCI证实为前降支病变。于PCI术前和术后72小时内行超声心动图检查,图像存盘。在常规超声心动图中测量左室射血分数,应用STI技术分别获得心脏短轴速度-时间曲线、扭转解旋-时间曲线,测量左室心肌径向、圆周运动等容收缩期加速度值以评价心肌的局部收缩功能,等容舒张期加速度值以评价心肌的局部舒张功能。测量局部旋转及解旋的速度和时间以评价左室心肌的节段收缩舒张功能。测量基底段与心尖段的整体解旋角度以评价左室整体心功能。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比较分析。
   结果:
   1.左室前壁基底段、中间段、心尖段及左室前间隔基底段、中间段、心尖段等心肌梗死节段术后圆周、径向的等容收缩期加速度、等容舒张期加速度均较术前明显提高(P<0.001)。
   2.左室前壁基底段、中间段、心尖段及左室前间隔基底段、中间段、心尖段等心肌梗死节段术后的局部扭转速度,局部解旋速度较术前提高(P<0.05),扭转时间与解旋减半时间较术前减少(P<0.05)。
   3.左室射血分数、基底段的整体解旋角度PCI术后较术前明显增加(P<0.001),心尖段的整体解旋角度PCI术后较术前增加(P<0.05)。
   结论:PCI可以有效开通梗死相关动脉,提供持续的前向血流。随着心肌缺血的改善,局部和整体的左室收缩及舒张功能逐渐恢复,表现在圆周、径向的等容收缩期加速度、等容舒张期加速度及扭转解旋速度的提高,整体解旋角度的增加,扭转解旋的时间减少。二维STI技术能够定量评价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为临床评价心肌梗死患者术后左室舒缩功能提供无创性的新指标。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