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CTAP联合CT灌注成像早期诊断犬肝纤维化的实验研究
【6h】

CTAP联合CT灌注成像早期诊断犬肝纤维化的实验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英文缩略语

论文 CTAP联合CT灌注成像早期诊断犬肝纤维化的实验研究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本研究创新性的自我评价

参考文献

综述 肝硬化的CT灌注成像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科研成绩

致谢

个人简介

展开▼

摘要

前言:CT灌注成像能反映组织、器官的血流动力学状态,属于功能成像的范畴。对肝脏的灌注参数进行定量分析有助于在形态学变化之前发现肝脏的病变,具有广泛的临床应用前景。经动脉门静脉造影CT技术(CTAP)可以明确区分开肝动脉和门静脉血供成分,结合CT灌注成像可以精确测量门静脉灌注量。
   目的:通过采用CTAP技术对实验犬肝纤维化前后的肝脏组织进行CT灌注扫描,观察其门静脉灌注参数的变化,分析其血液动力学改变及病理基础,从而为早期诊断肝纤维化以及及时进行干预提供依据。
   材料与方法:
   一、犬肝纤维化模型制作
   本实验纳入健康成年杂种犬10只,雌雄不限,平均体重18±2kg;采用腹腔注射四氯化碳溶液加饮食控制法制备肝纤维化模型。模型制作时间11周至13周,平均时间12.3周。
   二、CT灌注扫描
   实验犬(健康成年犬10只,模型制作后存活8只)经肌注速眠新麻醉后固定,上腹部用宽腹带加压。使用CTAP技术即借助Seldinger技术经股动脉穿刺分别将导管置于肠系膜上动脉与脾动脉内。之后采用Toshiba Aquilion One640层螺旋CT,对实验动物的整个肝脏部位进行灌注扫描。造影剂流率2ml/s,剂量10ml。
   三、图像后处理
   人工测量肠系膜上静脉、脾静脉最大强化值。感兴趣区(ROI)的选择尽可能大,但应避开血管以及边缘,从而避免部分容积效应。应用CT灌注软件得到时间-密度曲线(TDC),获得肠系膜上静脉灌注值(SMVP)、脾静脉灌注值(SpVP)。
   四、统计学分析
   对比肝纤维化前后SMVP、SpVP值,并进行统计学分析。所有的数据均用SPSS13.0处理,组间的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P值<0.05时认为有显著性统计学差异。
   结果:在10只纳入实验动物中,犬肝纤维化模型制作成功8只,其中S1期1只,S2期2只,S3期5只。所有实验犬(正常10只、肝纤维化后8只)均采用CTAP技术并完成CT灌注扫描。
   5只S3期实验犬肝纤维化前后CT灌注平均参数为:肝纤维化前SMVP、SpVP及二者比值分别为70.68±6.42ml/(min·100ml)、24.48±5.31ml/(min·100ml)、3.04±0.92;肝纤维化后三组数据相应的数值为41.22±5.10ml/(min·100ml)、23.92±5.15ml/(min·100ml)、1.82±0.57。
   通过对这5只S3期实验犬灌注参数的分析表明,纤维化前后SMVP、SpVP变化及二者比值的变化均有显著性统计学差异。
   结论:CTAP技术结合灌注成像能够用于评价肝纤维化前后肝脏血流动力学变化,为肝纤维化早期诊断提供可靠的客观依据;其中肝纤维化后SMVP下降明显,提示可能是更为敏感的指标。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