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孟鲁司特对百草枯中毒所致大鼠急性肺损伤治疗作用的实验研究
【6h】

孟鲁司特对百草枯中毒所致大鼠急性肺损伤治疗作用的实验研究

代理获取

摘要

实验目的:
   探讨孟鲁司特(montelukast,Mont)对百草枯(paraquat,PQ)中毒所致大鼠肺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肺湿/干重比(W/D)、核因子KB(NF-KBp65)和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TNF-α)及肺组织病理变化的影响。
   实验方法:
   8周龄清洁级SD大鼠共104只,雌雄各半,体重180-220克,随机分为3组:PQ中毒组(40只)、孟鲁司特治疗组(40只)、对照组(24只)。PQ中毒组和孟鲁司特治疗组用百草枯20mg/kg腹腔注射,一次性染毒;孟鲁司特治疗组于染毒后2h开始,给予孟鲁司特50mg/kg灌胃,1次/d,至处死前;PQ中毒组和对照组用等量生理盐水灌胃,1次/d,至处死前。分别在不同处理后第1、3、5、7d时随机处死大鼠(PQ中毒组和孟鲁司特治疗组每组每个时间点5只,对照组每个时间点6只)。观察肺组织中SOD、MDA、肺湿/干重比(W/D)、NF-KBp65含量和血清TNF-α含量,并取肺组织制备标本分别在光镜和电镜下观察肺组织的病理改变。
   实验结果:
   (1)实验动物存活情况:PQ中毒组第1、3、5、7d分别死亡3、7、6、4只大鼠;孟鲁司特治疗组第1、3、5、7d分别死亡4、6、5、4只大鼠;对照组第1、3、5、7d均无大鼠死亡。
   (2)肺组织SOD含量变化:PQ中毒组肺SOD含量在第1、3、5、7d时呈逐渐下降趋势,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孟鲁司特治疗组在第5d、7d时均高于PQ中毒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肺组织MDA含量变化:PQ中毒组肺MDA含量在第1、3、5、7d时呈逐渐上升趋势,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孟鲁司特治疗组肺MDA含量在第3d、5d、7d时均明显低于PQ中毒组,并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
   (4)肺组织湿/干重比(W/D):PQ中毒组肺W/D在1、3、5、7d时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孟鲁司特治疗组与PQ中毒组同时间点比较,肺W/D均有降低,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
   (5)肺组织NF-KBp65含量变化:PQ中毒组肺NF-KBp65表达在1、3、5、7d呈逐渐上升趋势,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孟鲁司特治疗组肺组织NF-KBp65的表达在3d、5d、7d时均低于PQ中毒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6)血清TNF-α含量变化:PQ中毒组大鼠血清中TNF-α含量逐渐增高,在3d时达高峰,在5d、7d时有所下降,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3d、5d、7d时,孟鲁司特治疗组血清中TNF-α含量,均明显低于PQ中毒组,并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
   (7)肺组织光镜观察(HE染色):对照组大鼠肺泡结构清晰,无炎性细胞浸润;PQ中毒组大鼠(1、3、5、7d)可见肺淤血,主要是毛细血管扩张、充血,并且可见肺泡腔内以中性粒细胞为主的炎性细胞浸润;孟鲁司特治疗组大鼠(1、3、5、7d)可见局灶性肺泡腔内少量炎性细胞浸润,肺组织结构较正常。
   (8)肺组织电镜观察:对照组大鼠肺组织超微结构基本正常;PQ中毒组大鼠1、3、5、7d出现Ⅰ型肺泡上皮细胞肿胀,Ⅱ型肺泡上皮细胞内板层小体减少,并可见空泡(板层小体内容物排空),肺泡腔出血,进而出现Ⅰ型、Ⅱ型上皮细胞坏死脱落,且有渗出液;孟鲁司特治疗组大鼠1、3、5、7d均见Ⅰ型上皮细胞完整,Ⅱ型上皮细胞板层小体排空减轻,肺泡腔内轻度出血、渗出。
   结论:
   1、孟鲁司特在百草枯中毒1、3、5、7d的治疗过程中,能够有效的减轻百草枯中毒所致大鼠急性肺损伤。
   2、孟鲁司特可明显抑制百草枯诱导的大鼠肺组织MDA的高表达,抑制脂质过氧化反应,平衡机体氧化与抗氧化状态,该作用可能是孟鲁司特在减轻百草枯中毒所致大鼠急性肺损伤中,发挥抗氧化作用的重要机制之一。
   3、百草枯诱导的大鼠肺组织NF-KB和血清中TNF-α的表达明显增高,本研究证明孟鲁司特对其高表达存在抑制作用。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