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时间-空间相关成像技术对胎儿房室瓣成像的研究
【6h】

时间-空间相关成像技术对胎儿房室瓣成像的研究

代理获取

摘要

目的:
   房室瓣畸形是胎儿先心病中较为常见的一类,目前对胎儿房室瓣的观测主要依靠二维超声心动图,但由于房室瓣结构的特殊性及胎儿心率快的影响,对房室瓣的具体形态结构难以做出准确判断。本研究旨在探讨应用三维超声时间-空间相关成像(STIC)技术观察胎儿房室瓣结构、测量正常胎儿房室瓣环的周长和面积及其随孕周变化的可行性,并探讨其在完全型房室间隔缺损(AVSD)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旨在探索一种显示房室瓣的形态结构及诊断房室瓣畸形的新方法,力求弥补传统二维超声的不足,为胎儿房室瓣的观察开辟新视野。
   方法:
   1、2010年12月至2011年7月在我院产前诊断中心接受胎儿心脏检查的胎儿176例。所有研究对象均满足以下条件:单胎,胎龄20~32周,常规胎儿系统超声检查未见异常,二维超声心动图检查未见异常,所有病例同时排除其它易导致胎儿畸形的特殊危险因素。
   利用STIC技术采集胎儿心脏的容积数据,在不同成像模式下观察胎儿房室瓣的形态结构,在表面模式下清晰显示房室瓣环,应用描记软件手动测量房室瓣环的周长和面积,分析所得数值与孕周的关系。
   2、2010年11月至2011年9月在我院接受胎儿超声心动图检查,诊断为完全型AVSD的胎儿32例。孕妇孕周为19~35周,平均24.3±2.5周,均为单胎;所有孕妇无明显妊娠并发症及合并症。
   应用STIC技术对其进行容积数据采集及脱机分析,在不同显像模式下显示共同房室瓣的形态结构及乳头肌的位置关系等,并与尸检或生后超声心动图结果进行比较,评价STIC技术在诊断完全型AVSD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结果:
   1、176例正常胎儿中,144例应用STIC技术观测房室瓣成功,成功率为81.82%。二、三尖瓣瓣环的周长和面积均与孕周呈正相关,随孕周的增加而增大。二尖瓣环从20周到32周,平均周长从2.41±0.35cm到3.49±0.25cm,平均面积从0.36±0.14cm2到0.97±0.23cm2。三尖瓣环从20周到32周,平均周长从2.46±0.23cm到3.56±0.21cm,平均面积从0.34±0.10cm2到0.96±0.23cm2。
   2、与二维超声相比STIC技术可以更好的显示房室瓣结构,瓣叶在各种模式下均可得到较好显示,瓣环、乳头肌分别在表面模式、断层显像模式(TUI)下显像效果较好。
   3、三维超声STIC技术与二维超声相比在完全型AVSD的检出率上没有明显差别。通过三维超声STIC技术可显示共同房室瓣的动态三维图像,同时可显示瓣叶的形态特征,附着点的位置及乳头肌的位置异常等。
   结论:
   1、STIC技术作为评价胎儿房室瓣的一种新方法,为观察活体状态下胎儿房室瓣的立体形态及活动方式提供了可能,对于了解胎儿期房室瓣的形态结构及瓣膜畸形有重要意义。
   2、胎儿二、三尖瓣瓣环的周长和面积均随孕周增加而增大,与孕周呈正相关。
   3、三维超声STIC技术与常规的胎儿超声心动图相比可获得更多的切面,为共同房室瓣的观察提供了新视野,可在短时间内更加直观的显示胎儿房室间隔缺损的部位及大小,是一种能准确、简便地诊断胎儿期完全型AVSD的新方法。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