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CYP2E1在1,2-二氯乙烷中毒性脑水肿形成机制中的作用研究
【6h】

CYP2E1在1,2-二氯乙烷中毒性脑水肿形成机制中的作用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英文缩略语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本研究创新性的自我评价

参考文献

综述 细胞色素P450 2E1介导外源性化合物毒性损伤研究进展

在学期间科研成绩

致谢

个人简介

展开▼

摘要

目的:
  1,2-二氯乙烷(1,2-Dichloroethane,1,2-DCE)是一种卤代烃类化合物,主要用于粘合剂、胶粘剂和氯乙烯的生产。1,2-DCE属高毒类,极易挥发,职业接触主要经呼吸道吸收。自上世纪90年代起,国内多个省份陆续发生多起亚急性1,2-DCE职业中毒事故,引起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这些中毒患者的临床表现以中毒性脑病为主,病理过程为脑水肿。
  CYP2E1是细胞色素P450(Cytochrome P450,CYP450)的重要亚型,是卤代烃类化学物质的主要代谢酶之一。1,2-DCE可经CYP2E1代谢生成毒性更强的中间产物氯乙醛和2-氯乙醇,并最终代谢为氯乙酸随尿液排出体外。此外,与其他CYP450亚型相比,CYP2E1具有较强的NADPH氧化酶活性,在代谢底物的过程中可产生大量活性氧自由基,导致组织细胞的氧化损伤。
  许多CYP2E1底物也能影响CYP2E1的表达,进而影响化学物质在体内的代谢和毒性作用。已有研究证明,CYP2E1抑制剂能通过抑制CYP2E1的表达,进而对外源性化学物的肝毒性和致癌作用具有保护作用。二烯丙基硫化物(Diallylsulfide,DAS)是一种大蒜提取物,是目前公认的CYP2E1抑制剂。我们的前期研究结果也提示,外源性DAS能抑制CYP2E1的表达,进而改善1,2-DCE染毒所致肝损伤。
  综上所述,本研究以昆明种小鼠为实验对象,探讨CYP2E1在1,2-DCE中毒性脑水肿形成中的作用,为揭示1,2-DCE中毒性脑水肿的形成机制研究及其防治工作提供实验参考依据。
  方法:
  1、CYP2E1对1,2-DCE体内代谢产物的影响
  将雌性昆明种小鼠随机分为单纯染毒组及干预组。将DAS溶解于玉米油中,于1,2-DCE染毒前4小时,干预组小鼠灌胃给予50mg/kg b.w DAS,单纯染毒组小鼠灌胃给予玉米油。灌胃的液体体积均为0.2ml。采用静式吸入方式染毒,每天染毒3.5h,连续染毒3d,1,2-DCE染毒浓度为1.2g/m3,每天染毒结束后立即将小鼠置于代谢笼中,收集小鼠3h尿液。
  2、CYP2E1抑制剂对1,2-DCE染毒小鼠死亡及行为学的影响
  将雌性昆明种小鼠随机分为4对单纯染毒组及相应的干预组。单纯染毒组小鼠灌胃给予玉米油,干预组小鼠灌胃给予50mg/kg b.w DAS。1,2-DCE染毒浓度分别为1.3、1.5、1.7和1.9g/m3,每天染毒3.5h,连续染毒3d,每天染毒结束后,记录小鼠死亡情况。于末次染毒结束后对存活小鼠进行脑损伤的行为学观察。
  3、CYP2E1抑制剂对1,2-DCE中毒性脑水肿形成的影响
  将雌性昆明种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单纯染毒组及低、中和高剂量DAS干预组。对照组和单纯染毒组灌胃给予玉米油。干预组小鼠分别灌胃给予25、50和100 mg/kg b.w DAS。1,2-DCE染毒浓度为1.2g/m3,每天染毒3.5 h,连续染毒3d。于末次染毒的次日处死小鼠,快速取脑和肝组织进行相关指标的检测。
  4、检测指标
  (1)脑含水量:脑组织含水量(%)=(湿重-干重)×100/重。
  (2) GSH含量、MDA含量、SOD活性及肌酐含量:生化试剂盒法。
  (3)肝微粒体中CYP2E1活性:苯胺羟化酶法。
  (4)肝和脑组织中CYP2E1的蛋白表达:Western-blot法。
  (5)肝和脑组织中CYP2E1 mRNA的表达:Real-time PCR。
  (6)脑组织病理学观察:常规HE染色法。
  (7)尿中氯乙酸含量:气相色谱法。
  (8)小鼠脑损伤行为学观察:Berderson评分法。
  5、统计分析
  采用统计分析软件SPSS18.0对实验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正态分布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偏态分布资料经对数转换后用几何均数±标准差表示。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one-way ANOVA),两两组间比较采用SNK法,以P<0.05作为显著性差异的判定标准。
  结果:
  一、CYP2E1对1,2-DCE染毒小鼠体内1,2-DCE代谢的影响
  1,2-DCE染毒组小鼠的尿中氯乙酸含量随着染毒天数的增加而显著升高,而干预组小鼠的尿中氯乙酸含量在染毒期间无明显变化。此外,从染毒第2d开始,干预组小鼠的尿中氯乙酸含量显著低于1,2-DCE染毒组。
  二、CYP2E1抑制剂对1,2-DCE染毒小鼠死亡及行为学的影响
  1、CYP2E1抑制剂对1,2-DCE染毒小鼠死亡率的影响
  随着染毒剂量的不断增加,1.3、1.5、1.7和1.9g/m31,2-DCE染毒组小鼠的死亡率不断升高。当1,2-DCE染毒剂量为1.9g/m3时,单纯染毒组小鼠的死亡率为80%,而干预组仅为10%,且两组的死亡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CYP2E1抑制剂对1,2-DCE染毒小鼠行为学的影响
  将小鼠尾巴轻轻提起使小鼠头朝下悬空,正常小鼠四肢能够自然伸展。单纯染毒组小鼠出现肢体震颤、四肢不能完全伸展,双前肢和/或双后肢相互交叉的抱爪现象,即出现脑损伤的行为学异常表现。
  对存活小鼠出现脑损伤行为学改变(抱爪症状)的数量进行统计分析,单纯染毒组的存活小鼠中出现脑损伤行为学异常表现的比例随着1,2-DCE染毒剂量的增加而不断升高。其中,当染毒剂量为1.3、1.5和1.7g/m3时,与单纯染毒组比较,干预组小鼠出现脑损伤行为学异常的比例显著下降。而1.9g/m31,2-DCE单纯染毒组与干预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三、CYP2E1抑制剂对1,2-DCE中毒性脑水肿形成的影响
  1、小鼠染毒期间的体重变化
  与对照组相比,单纯染毒组小鼠在染毒的第2d体重显著下降,各干预组小鼠在染毒的第3d体重显著下降。与单纯染毒组相比,中和高剂量干预组小鼠体重明显增加。
  2、CYP2E1抑制剂对1,2-DCE染毒小鼠肝和脑组织中CYP2E1表达的影响
  与对照组相比,单纯染毒组小鼠肝微粒体中CYP2E1酶活性、肝和脑组织中CYP2E1蛋白和mRNA表达显著升高。与单纯染毒组相比,微粒体中CYP2E1酶活性、肝和脑组织中CYP2E1蛋白和mRNA表达明显下降。
  3、CYP2E1抑制剂对1,2-DCE染毒小鼠脑水肿发生的影响
  病理学观察发现,单纯染毒组小鼠的脑组织中,细胞间质疏松,细胞核周围腔隙增宽,胞浆淡染,胞体肿胀变性,边缘模糊,部分细胞及毛细血管周围腔隙扩张,呈现典型的脑水肿病理改变。干预组小鼠的脑组织病理学观察未见明显的脑水肿病理改变。
  与对照组相比,单纯染毒组小鼠的脑含水量显著升高。与单纯染毒组相比,中和高剂量DAS干预组小鼠脑含水量显著下降。
  4、CYP2E1抑制剂对1,2-DCE染毒小鼠脑组织氧化损伤的影响
  与对照组比较,单纯染毒组小鼠脑组织中MDA含量显著升高,而GSH含量显著下降。各干预组小鼠的脑组织中MDA含量与单纯染毒组比较均显著降低,而GSH含量均显著升高。各组小鼠脑组织中SOD活性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1、1,2-DCE染毒可明显诱导小鼠肝和脑组织中CYP2E1的表达,促进1,2-DCE的体内代谢。
  2、DAS可通过抑制小鼠肝和脑组织中CYP2E1的表达,预防1,2-DCE中毒性脑水肿的发生。
  3、CYP2E1介导的1,2-DCE代谢过程可能是1,2-DCE中毒性脑水肿形成的主要机制之一。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