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慢性心功能不全患者长期预后的性别差异
【6h】

慢性心功能不全患者长期预后的性别差异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英文缩略语

1 前言

2.1 研究对象和分组

2.1.1 研究对象

2.1.2 方法

2.2 统计学分析

3.1 两组患者临床资料特点

3.2 生化指标及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比较

3.3 药物应用情况比较

3.4 预后情况及长期预后的性别差异分析

4 讨论

本研究创新性的自我评价

参考文献

综述 慢性心衰患者性别差异的讨论

致谢

个人简历

展开▼

摘要

目的:探讨慢性心功能不全患者长期预后的性别差异。
  方法:连续入选925例慢性心功能不全住院患者,其中女性460例,占49.7%,平均随访3.4年,以全因死亡为主要终点,通过COX回归分析探讨不同性别慢性心功能不全患者长期预后的差异。
  结果:与男性组相比,女性组年龄更大,入院收缩压更高,肾功能不全、吸烟更少。超声心动图检查中,女性组左室射血分数(EF)≥45%更多,EF值更高,但左室舒末容积(EDV)、左室收末容积(ESV)更低。生化检查中,女性组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LDL)、高密度脂蛋白(HDL)、血钠更高,但红细胞、血红蛋白、前白蛋白、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肌酐、尿酸、尿素氮、肌钙蛋白Ⅰ及肌酸激酶MB同工酶(CK-MB)更低。出院药物应用方面,两组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随访期间,整体全因死亡率为27.9%,女性组为25.2%,男性组为3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男性、年龄增高、心功能纽约分级增高、脑钠肽升高、血钠降低、白蛋白降低均显著增加长期预后死亡率;男性组长期预后的死亡风险要比女性组高0.309倍。亚组分析显示,在年龄≥65岁组、EF<45%组、心功能Ⅲ、Ⅳ级组,女性组的长期预后要显著好于男性组。
  结论:女性组的长期预后要显著好于男性组,在年龄≥65岁组、EF<45%组、心功能Ⅲ、Ⅳ级组中女性组的预后优势更明显。

著录项

  • 作者

    闫妍;

  • 作者单位

    中国医科大学;

  • 授予单位 中国医科大学;
  • 学科 内科学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孙志军;
  • 年度 2017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中文
  • 中图分类 R541.607;
  • 关键词

    慢性心功能不全; 远期预后; 性别差异;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