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窄带成像技术与碘染色对早期食管癌及其癌前病变的诊断价值的对比研究
【6h】

窄带成像技术与碘染色对早期食管癌及其癌前病变的诊断价值的对比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英文缩略语

1 前言

2.1 研究对象

2.2 研究器材

2.3 研究方法

2.4 判断及分级标准

2.5 统计学处理

3 结果

3.1 普通白光内镜与NBI、碘染色在判断早期食管癌及其癌前病变的病变边界清晰度的比较

3.2 普通白光内镜与NBI、碘染色对诊断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的检出符合率比较

3.3 NBI、碘染色诊断与不同病变程度的诊断差异关系

3.4 NBI、碘染色诊断分级与病理分级的关系

4 讨论

5 结论

6 创新性评价

参考文献

综述 早期食管癌及其癌前病变的内镜诊断方法

致谢

个人简历

展开▼

摘要

目的:对比分析窄带成像技术(NBI)与碘染色(LCE)对早期食管癌及其癌前病变的临床诊断价值。
  方法:统计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期间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行内镜检查且发现食管黏膜异常病变,普通白光内镜下怀疑为早期食管癌及其癌前病变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共113例(128处病变)。结合病理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分别比较分析普通白光内镜、窄带成像技术与碘染色技术在判断病变边界清晰度、病变检出符合率、病变诊断分级与实际病理结果相关性中的应用价值。
  结果:(1)三种内镜下的检查方法判断病变边界清晰程度各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NBI与碘染色在判断病变边界清晰度上明显优于普通白光内镜。虽然NBI判断病变边界清晰度评分为3、4分的比率为91.41%(117/128),低于碘染色的93.75%(120/128),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177,P>0.05)。
  (2)普通白光内镜检出符合率为43.04%(68/128)、NBI检出符合率为83.59%(107/128),碘染色检出符合率为87.50%(112/128)。NBI及碘染色与病理的检出符合率明显高于普通白光内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NBI与碘染色之间的病变检出符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395,P>0.05)。
  (3)最终病理结果显示高级别上皮内瘤变有70处,低级别上皮内瘤变有46处,阴性有12处。其中NBI技术对病变进行病变分级发现Ⅰ级有63处;Ⅱ、Ⅲ级有43处;阴性有22处。碘染色技术对病变进行病变分级发现Ⅰ级有70处;Ⅱ、Ⅲ级有45处;阴性有13处。
  NBI与碘染色对于高级别上皮内瘤变的检出率分别为95.71%(67/70)、98.57%(69/70),NBI及碘染色在高级别上皮内瘤变的诊断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029,P>0.05)。NBI与碘染色对于低级别上皮内瘤变的检出率分别为78.26%(36/46)、95.68%(44/46),NBI与碘染色在低级别上皮内瘤变的检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13,P<0.05)。
  (4)低级别上皮内瘤变的NBI分级主要为Ⅱ、Ⅲ级的病变共30例,高级别上皮内瘤变的NBI分级主要为Ⅰ级的病变共57例,两者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46.13,P<0.05);低级别上皮内瘤变的碘染色分级主要为Ⅱ、Ⅲ级的病变共36例,高级别上皮内瘤变的碘染色分级主要为Ⅰ级的病变共62例,两者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58.55,P<0.05)。
  结论:NBI与碘染色作为临床工作中较为方便的筛查早期食管癌及其癌前病变的检查方法,均有助于判断病变黏膜的边界清晰度且可有效提高早期食管癌及其癌前病变的检出率。对于高级别上皮内瘤变两种检查方法的诊断价值无明显差别,但对于低级别上皮内瘤变而言,碘染色的检查方法则明显优于NBI检查方法。此外,NBI与碘染色对病变的诊断分级也与病理分级有一定的相关性。因此,在临床工作中将NBI技术与碘染色技术有机地联合应用,取长补短,可更为有效地提高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的出率。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