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我国公司司法解散制度研究——以浅野公司诉M公司为例
【6h】

我国公司司法解散制度研究——以浅野公司诉M公司为例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引言

第一章 案件回顾及焦点归纳

一、案件回顾

二、本案争议焦点及该类案件存在的主要问题

第二章 公司司法解散中请求权主体资格的认定

一、《公司法》中对请求权主体资格的规定

二、赋予股东公司司法解散请求权主体资格的法理分析

三、对扩大公司司法解散请求权主体范围的思考

四、对本案的分析

第三章 公司司法解散的法定事由

一、“公司经营管理发生严重困难”的认定

二、“继续存续会使股东利益受到重大损失”的分析

三、对现有规定的完善建议

四、对本案的分析

第四章 公司司法解散中对穷尽其他途径的认定

一、“通过其他途径不能解决的”理论分析

二、公司司法解散的代替措施

三、设立前置程序的必要性分析

四、对本案的分析

结语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

后记

展开▼

摘要

我国《公司法》第182条确立了公司司法解散制度。该条文对提起公司司法解散之诉的请求权主体、法定事由以及代替措施进行了高度概括的规定。我国《公司法》对公司司法解散的规定过于狭隘、粗略、模糊,使得其在司法实践中存在着许多问题,比如同类案件不能得到同类判决的现象时有发生,这让这一制度在我国的实际作用受到影响。为了充分了解这一制度在我国司法实践中的实行情况,本文通过对典型案例的分析,由案件的争议焦点总结出公司司法解散制度在司法实践中存在以下几个问题:诉讼主体范围的过于狭窄导致了很多厉害关系人的合法权益得不到保障;解散事由只包括了公司僵局而没有囊括公司压迫及其他原因造成股东权益受损的情况;对代替性救济措施及其如何设立前置程序的问题根本就没有规定等。本文通过参考国外一些立法与实践情况、国内一些学者专家的观点对解决这些问题及对这一制度的完善提出建议:为了更好的保护股东及公司其他厉害关系人的合法权益,应对公司司法解散的请求权主体范围进行扩大,不仅可以考虑股权表决权不足百分之十的股东,也可以考虑股东之外的其他利害关系人,对于恶意诉讼的防范不能以牺牲少数股东的权利为代价,而有必要专门设立恶意诉讼预防机制和赔偿机制。而对于解散事由,公司运营管理中除了公司僵局,还有公司压迫等,公司压迫中的小股东权益得不到保护,所以解散事由亦应该包括公司压迫等情形,并且应该对具体内容加以细化,以防止过多的自由裁量权而导致司法腐败。目前我国《公司法》没有规定具体的代替性措施,也没有规定股东提起解散公司之诉的前置程序。对公司司法解散的代替性救济措施有很多,可分为公司内部的自治性代替措施和公司外部的代替措施,比如公司章程的完善为内部代替措施而由调解员介入的非司法调解便是外部代替措施。将这些代替措施分门别类的设置为前置程序能够对公司股东及其他利害关系人的权益进行更好的保护,另外加快这方面的立法进程对防止恶意诉讼以及节约司法成本有着重要作用。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