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内源茉莉酸对番茄丛枝菌根形成的调节及对灰霉菌和叶霉菌侵染的影响
【6h】

内源茉莉酸对番茄丛枝菌根形成的调节及对灰霉菌和叶霉菌侵染的影响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主要符号表

第一章 引言

1.1背景介绍

1.1.1我国主要番茄病害及生物防治简介

1.1.2丛枝菌根对抗病性的影响及机理研究进展

1.1.3内源茉莉酸对抗病性的影响及机理研究进展

1.1.4丛枝菌根与内源茉莉酸的相互作用研究进展

1.1.5内源茉莉酸介导的丛枝菌根抗病性研究进展

1.2论文简介

1.2.1基金项目

1.2.2论文主要内容及创新点

第二章 材料和方法

2.1材料

2.1.1番茄

2.1.2丛枝菌根真菌

2.1.3病原菌

2.2材料培养

2.2.1番茄植株培养

2.2.2丛枝菌根真菌菌剂的制备

2.2.3病原菌培养

2.3材料处理

2.4实验方法

2.4.1株高的测定

2.4.2根长的测定

2.4.3菌根形成的测定

2.4.4病情指数的测定

2.4.5电导率的测定

2.4.6酶提取液的制备

2.4.7丙二醛含量测定

2.4.8过氧化氢含量测定

2.4.9光合色素的测定

2.4.10抗氧化物酶活性的测定

2.4.11可溶性蛋白含量的测定

2.4.12可溶性糖含量的测定

2.4.13多酚氧化酶的测定

2.4.14净光合速率的测定

2.5数据处理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

3.1丛枝菌根真菌接种对番茄植株的影响

3.1.1丛枝菌根真菌接种对植株株高的影响

3.1.2丛枝菌根真菌接种对植株根部生长的影响

3.1.3内源茉莉酸对丛枝菌根形成的影响

3.2局部渗入接种病原菌对植株的影响

3.2.1局部渗入接种两种病原菌的病情指数

3.2.2局部渗入接种病原菌对丙二醛含量的影响

3.2.3局部渗入接种病原菌对光合色素含量的影响

3.2.4局部渗入接种病原菌对净光合速率(Pn)的影响

3.2.5局部渗入接种病原菌对抗氧化物酶活性的影响

3.2.6局部渗入接种病原菌对PPO活性的影响

3.2.7局部渗入接种病原菌对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影响

3.2.8局部渗入接种病原菌对可溶性糖含量的影响

3.3整株喷洒接种病原菌的影响

3.3.1整株喷洒接种病原菌对病情指数的影响

3.3.2整株喷洒接种病原菌对电导率的影响

3.3.3整株喷洒接种病原菌对丙二醛(MDA)含量的影响

3.3.4整株喷洒接种病原菌对过氧化氢含量的影响

3.3.5整株喷洒接种病原菌对光合色素含量的影响

3.3.6整株喷洒接种病原菌对抗氧化物酶活性的影响

3.3.7整株喷洒接种病原菌对同工酶活性的影响

第四章 讨论

4.1 JA介导的丛枝菌根形成

4.2 JA介导的丛枝菌根对灰霉菌、叶霉菌侵染的影响

4.3 JA介导的丛枝菌根对灰霉菌、叶霉菌侵染下的光合作用的影响

4.4 JA介导的丛枝菌根对灰霉菌、叶霉菌侵染下生理生化的影响

结论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

致谢

展开▼

摘要

丛枝菌根介导的对土传病原菌的抗性是植物抗病性研究的热点,然而内源茉莉酸介导的丛枝菌根形成并对植株地上部分病原菌侵染影响的研究却相对较少。
  本实验从内源茉莉酸介导丛枝菌根形成并影响番茄灰霉菌、叶霉菌侵染状况进行了初步研究,试图以某些生理生化代谢及抗氧化同工酶的表达为切入点,评价内源茉莉酸对摩西球囊霉菌菌根形成及灰霉病和叶霉病发病的影响。
  以番茄野生型及其茉莉酸生物合成缺失突变体spr2为材料,接种摩西球囊霉菌,培养定植60 d后,叶片局部渗入或整株喷洒接种灰霉菌或叶霉菌,15 d后进行分析。
  结果:
  1.野生型植株(CK)较茉莉酸缺失突变体植株(spr2)菌根定植水平更高。
  2.灰霉菌或叶霉菌侵染后,野生型植株(CK)较茉莉酸缺失突变体植株(spr2)病情指数更低,且丙二醛(MDA)和过氧化氢(H2O2)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净光合速率(Pn)与抗病性正相关,而多酚氧化酶(PPO)活性、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则相反。
  3.灰霉菌或叶霉菌侵染后,菌根化的野生型植株(CK+G.m)较未接种的野生型植株病情指数更高,然而菌根化野生型植株大部分指标均显示其生理特性更强。
  4.灰霉菌侵染后,菌根化的突变体植株(spr2+ G.m)较未接种的突变体植株病情指数更低,而叶霉菌侵染后,病情指数则相反。
  5.菌根化的野生型(CK+G.m)与突变体(spr2+G.m)在两种病原菌侵染后各项测定指标均表现出差异。
  结论:
  本实验初步表明,寄主植物、丛枝菌根、内源茉莉酸、病原菌这四元之间具有较为复杂的相互作用关系及对应关系。就结果而言,内源茉莉酸诱导调控防御反应对病情有较明显的抑制作用。然而,菌根化对病情指数的影响是双向的,这种双向作用与内源茉莉酸和病原菌种类有关。此外,内源茉莉酸对丛枝菌根形成及其介导的抗病性应答机制形成影响。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