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辽宁省基层人民调解工作调研报告
【6h】

辽宁省基层人民调解工作调研报告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引言

第一章 辽宁省人民调解工作概述

一、辽宁省人民调解组织和队伍工作情况

(一)人民调解组织情况

(二)人员队伍情况

(三)规范化建设情况

二、辽宁省人民调解的纠纷类型和特点

(一)基层矛盾纠纷的主要类型

(二)纠纷的主要特点

三、辽宁省人民调解的工作机制

(一)建立了矛盾排查机制

(二)纠纷解决资源的全面整合

(三)提升专业解决水平

四、辽宁省人民调解的保障工作

(一)大力宣传《人民调解法》

(二)人民调解经费实行“以奖代补”政策

(三)通过公证增加人民调解的公信力

第二章 基层人民调解工作的现状和不足

一、人民调解工作的现状

(一)基层人民调解组织功能弱化

(二)人民调解工作受行政机关干预过度

(三)调解人员的结构问题

(四)程序和制度设计方面的问题

二、人民调解工作中存在的不足

(一)观念上的问题

(二)制度内的问题

(三)实践中的问题

第三章 人民调解工作存在问题的法律建议

一、推进人民调解委员会建设

(一)强化队伍结构,提高调解员素质

(二)加大财政保障力度,实行政府购买调解服务

(三)建立民间第三方调解机构

二、完善人民调解制度

(一)明确调解范围,规范调解程序

(二)提高人民调解协议法律效力

三、实施人民调解工作辅助措施

(一)扩大人民调解制度宣传

(二)加强对人民调解的监督工作

四、比照美国ADR制度反思革新

结语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

展开▼

摘要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无论是经济还是社会都在快速的发展,但是,高速发展也存在这一定的问题隐患,区域经济的不平衡进而导致政策、立法、环境等方面的倾斜,最终引发了一些列的社会矛盾,如果不能及时、妥善的处理这些社会矛盾,将影响到我国的社会稳定以及法治化的进行。社会矛盾主要集中在基层群众之中,因为基层群众法律意识相对不足,遇到纠纷时往往不能第一时间诉求通过法律解决,在矛盾僵持或者激化的过程中,很有可能会引发群体性事件,进而严重的影响到群众的日常生活与社会的和谐稳定。在实践中,解决矛盾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包括了当事人间自我和解,第三方居中进行调解,仲裁机构进行仲裁,法院的司法程序。其中,人民调解制度属于第三方居中调解,并且具有独特的地位和作用,人民调解成本低,占用司法资源少,快捷便利,适合针对基层民间纠纷解决的适用。但是,目前我国的人民调解制度在实践中存在一定的弊端与困难,人民调解制度的现状与弊端是值得我们进行研究的,对于完善这项制度,任何可行性的法律建议都是有益的。
  本课题以辽宁省的基层人民调解的实践现状为基础,并结合专家学者的理论,对基层社会调解工作中的各项情况与问题进行调研分析。本课题的第一章立足于辽宁省基层调解工作的各项基础数据,对辽宁省范围内的调解工作做出了综合性的概述;在第二章部分,以体量较大的辽宁省人民调解工作为代表,分析总结出人民调解工作开展的现状,并指出所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观念上、制度上与实践上三方面的问题;最后,通过借鉴国内学者的相关理论,以及国外的诉讼外纠纷解决机制,并结合我国调解工作的问题,提出了笔者对于完善人民调解制度的对策与法律建议。同时根据基层人民调解在实际操作中存在的问题,借鉴和引用国内外关于此方面的研究,从调解组织建设、调解制度革新、建立调解辅助体系、参考国外诉讼外纠纷解决机制四个方面,在此基础上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对策,进一步完善基层人民调解制度的作用。

著录项

  • 作者

    付国策;

  • 作者单位

    沈阳师范大学;

  • 授予单位 沈阳师范大学;
  • 学科 法律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周海博;
  • 年度 2016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中文
  • 中图分类 D925.14;
  • 关键词

    人民调解; 民间纠纷; 制度完善;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