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巴斯奈特文化翻译论在文学翻译中的运用——评林语堂的Moment in Peking
【6h】

巴斯奈特文化翻译论在文学翻译中的运用——评林语堂的Moment in Peking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Acknowledgements

Chapter 1. Introduction

Chapter 2. Previous Research Relative to Cultural Translation Theory

Chapter 3. An Introduction to Moment in Peking and Its Chinese Versions

Chapter 4. Case Study of Moment in Peking and Its Translation in Light of Cultural Translation Theory and the Implications

Chapter 5. Conclusion

Referrence

展开▼

摘要

上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科学研究领域翻译理论研究中文化学派的兴起,翻译的“文化价值观”便逐渐成为翻译研究关注的焦点之一。但国内许多文化翻译方面的论著大多都是在较为空泛的理论空间进行,而未将文化的概念进行必要的层次划分和区别,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文化翻译学理论与实践的深入发展。鉴于此,本文作者通过对文化的不同类型——物质文化、行为文化和意识文化的划分,描写并揭示作为文化本质的意识文化在翻译中的重要地位与作用,进而印证意识文化信息在翻译中的自身特点及其翻译的可行性和必要性。 MomentinPeking一书是由中国人创作的英文原著,这一选裁的独创性决定了MomentinPeking及其译作《京华烟云》都可以看作是翻译著作。本文依据翻译理论研究中文化学派的代表人物苏珊·巴斯奈特的文化翻译观,通过对林语堂的MomentinPeking及张振玉的译作《京华烟云》个案中意识文化信息传译的分析,着重探讨了如下几个问题:翻译的民族文化定型对译本及其翻译侧重点——意识文化信息的选择与传译策略所起的作用及影响;翻译中意识文化信息传译的特点及应该遵循的方法等。通过对大量例句的具体分析,作者得出的结论是:《京华烟云》中的意识文化信息主要体现为以思维定型和行为定型为表现形式的“民族文化定型”。由于民族文化定型属深层次意识文化核心部分,因此它们传译的准确与否,将直接影响到译本的质量。分析表明,苏珊·巴斯奈特的文化翻译观对揭示文本中的意识文化信息,尤其是对意识文化信息的传译是具有指导意义的,而林语堂的《京华烟云》和张振玉的译作在意识文化信息的传译方面尽管存在不尽完美之缺憾,但仍有许多成功甚至经典之处,从而进一步验证了意识文化信息传译的可能性与操作性。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