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过渡金属掺杂ZnO、SnO2的微观结构和发光性能研究
【6h】

过渡金属掺杂ZnO、SnO2的微观结构和发光性能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第1章 绪论

1.1 纳米材料概述

1.2 ZnO纳米材料

1.3 SnO2纳米材料

1.4本文研究的内容及目的

第2章 样品的制备方法和表征手段

2.1 纳米粉体材料制备方法

2.2 薄膜材料制备方法

2.3 样品的表征方法

第3章 Co2+掺杂ZnO纳米粉体的结构及性能研究

3.1 引言

3.2 实验

3.3 实验结果和讨论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Ni2+掺杂ZnO薄膜及纳米粉体的结构和发光性能研究

4.1 引言

4.2 实验

4.3 实验结果与讨论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Ti4+掺杂SnO2纳米粉体的结构及发光性能研究

5.1 引言

5.2 实验

5.3 实验结果与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展开▼

摘要

本文采用球磨法制备Zn1-xNixO、Zn1-xCoxO及Sn1-xTixO2纳米粉体,并采用激光脉冲沉积法,在单晶Si基底上制备Zn1-xNixO薄膜。采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荧光光谱仪、分光光度计和振动样品磁强计(VSM)对其结构、表面形貌、发光及磁性能进行表征,对不同掺杂比例及工艺条件制备的ZnO及SnO2纳米粉体和薄膜微观结构及发光特性进行了研究。
  1.采用球磨法制备Zn1-xCoxO(x=0.02、0.05、0.08、0.12、0.15)纳米粉体,在600℃条件下退火2小时。发现Zn1-xCoxO纳米粉体呈六方纤锌矿结构。掺杂使光致发光光谱中出现396 nm附近的紫外发光峰和450 nm、470 nm附近的蓝光发光峰;在掺杂含量为2at%、5at%和8at%时,随着掺杂量的增加紫外吸收带边出现红移现象。对于掺杂含量为2at%~15at%的样品,其饱和磁化强度和矫顽力都随着掺杂含量的增加而增大,当掺杂量高于8at%之后,样品中饱和磁化强度的明显增强,这主要是由于Co3O4出现所至。
  2.采用激光脉冲沉积法制备了Ni2+(0.8at%)掺杂的呈六角纤锌矿结构的ZnO薄膜。氧气气氛下制备的薄膜沿(002)取向生长,表面比较平整,平均颗粒尺寸为80 nm。真空条件下制备的薄膜出现Zn2SiO4杂相,平均颗粒尺寸为150 nm。和真空条件下制备的薄膜相比,氧气气氛下制备的薄膜具有较强的ZnO本征发光,在425 nm附近出现由于填隙Zn缺陷引起的较宽的蓝光发光带,并且在482 nm处出现了由于氧空位和氧间隙间的转换引起的较强的蓝光发光峰,同时由于氧缺陷引起的449 nm附近的蓝光发光峰强度明显降低。
  3.采用球磨法制备Sn1-xTixO2(x=0、0.005、0.01)纳米粉体,在700℃条件下退火2小时。发现Sn1-xTixO2的晶体结构为四方相的金红石结构。样品的本征发光峰出现在336 nm附近。对于Sn0.995Ti0.005O2样品,本征发光峰出现了蓝移现象,而Sn0.99Ti0.01O2样品的本征发光峰不再移动。另外,发现样品分别在378 nm、397 nm、414 nm和466 nm附近出现紫外和蓝光发光峰。

著录项

  • 作者

    蔡宗岐;

  • 作者单位

    沈阳理工大学;

  • 授予单位 沈阳理工大学;
  • 学科 物理电子学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徐送宁;
  • 年度 2013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中文
  • 中图分类 O484.41;TN304.12;
  • 关键词

    过渡金属; 纳米薄膜; 微观结构; 发光性能;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