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基于生态足迹的山西省生态环境质量评价研究
【6h】

基于生态足迹的山西省生态环境质量评价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第一章引言

1.1问题的提出

1.2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1.3研究内容与方法

1.4研究特色与创新

第二章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概述

2.1生态环境质量评价的基本概念

2.2生态环境质量评价分类

2.3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方法简述

2.4本文的技术路线

第三章生态足迹理论研究

3.1生态足迹概念的产生及内涵

3.2国内外研究进展

3.2.1国外研究进展

3.2.2国内研究进展

3.3生态足迹的基本概念

3.4生态足迹法的基本假设

3.5生态足迹模型数据的获取与处理

3.6生态足迹方法的计算步骤及公式

第四章山西省生态环境质量评价

4.1山西概况

4.1.1自然条件概况

4.1.2社会经济概况

4.2山西省生态环境质量评价

4.2.1基础数据的来源与处理方法

4.2.2生态足迹方法采用的评价指标体系

4.2.3山西省2005年生态足迹计算与分析

4.2.4山西省1995-2005年生态足迹计算与分析

4.2.5山西省2005年生态足迹区域差异研究

4.3山西省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分析

4.3.1存在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

4.3.2成因分析

第五章山西省生态环境建设对策研究

5.1宏观战略对策

5.2管理对策

5.3生念投资对策

第六章结语

6.1结论

6.2不足之处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摘要

山西省地处我国中部,是一个以煤炭资源开发为主导的能源重化工基地,改革开放以来,大规模能源系列化工建设,为地区经济发展和全国国民经济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然而,大规模、高强度、大面积的开采和各类高耗能工业的迅速发展,也使得全省的生态环境急剧恶化,导致生态环境脆弱、水土流失严重、水资源缺乏、人地矛盾紧张等一系列的问题,局部区域的环境污染和生态恶化对本省经济可持续发展和人民健康构成了威胁,并危及周边省份。因此,对山西省的生态环境质量进行评价有着重要意义。 本文在系统科学思想指导下,对生态足迹模型进行了理论剖析。在生态足迹产生的背景、模型构建的理论,以及生态足迹量计算方法研究的基础上,对山西省生态足迹量的计算模型进行了构建,用此模型进行了1995-2005年全省的生态足迹量计算,并以不同年份的生态足迹量为依据对山西省生态能力的可持续性进行了比较分析,明确了当前山西省生态环境所处的发展状态,为山西省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以及政策制定提供科学依据。研究结果表明: (1)山西省的生态足迹在1995-2005年中除个别年份外都呈上升趋势,且11年间一直存在生态赤字,也呈上升趋势,说明山西省呈现严重的环境不可持续状态。 (2)山西省的生态足迹中能源足迹是最大的,平均占到总足迹的78.52%,其次是耕地足迹,平均占到总足迹的12.62%。 (3)本文还分析了山西省2005年11个地市的生态足迹,的出各区域间生态环境恶化的区域差异,因而各地应采取因地制宜的改善措施。 (4)山西省目前存在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是:环境污染严重,加剧了生态失衡;矿山开发破坏严重;水土流失严重,土地质量下降;水资源短缺,浪费和污染严重;土地沙化严重,扬沙、沙尘暴频繁;植被稀疏,森林破坏严重。其主要原因是由于山西省长期依赖以煤炭及其相关产业为主体的单一产业结构模型的能源重化工基地的经济地位,生态蚕食长期积累的结果。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