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大城市低收入人口空间分布及其聚居形态研究——以大连市为例
【6h】

大城市低收入人口空间分布及其聚居形态研究——以大连市为例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第1章绪 论

1.1研究背景及依据

1.1.1城市是人类生活的主要聚居地,社区是城市居住空间的基本单元

1.1.2社会经济转型背景下城市社会和空间出现双重分异

1.1.3城市低收入人口人居环境问题显现并受到关注

1.1.4改善城市低收入人口居住环境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工程

1.2研究设计

1.2.1概念界定

1.2.2研究思路

1.2.3研究内容

1.3研究意义及创新

1.3.1研究意义

1.3.2研究创新

1.4研究方法特色

1.4.1理论研究和实证分析相结合的总体研究构架

1.4.2宏、中、微观相结合层序化、立体化的研究视角

1.4.3文献查阅、社会调查、数理统计、GIS手段等多方法集成的研究手段

第2章国内外研究的理论与实践

2.1城市低收入人口空间分异及其聚居环境研究的理论基础

2.1.1社会分层理论

2.1.2城市社会空间分异理论

2.1.3社会-空间统一体理论

2.1.4城市人居环境理论

2.2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2.2.1国外相关研究评述

2.2.2国内相关研究评述

第3章中国大城市社会分化与空间分异的宏观背景

3.1中国城市社会阶层分化的历史变迁

3.1.1建国前中国城市社会的阶层状况

3.1.2建国后至改革开放前中国城市社会的阶层结构

3.1.3改革开放以后中国城市社会的阶层分化

3.2城市社会阶层结构演化的机制与格局

3.2.1中国社会阶层结构演化的机制分析

3.2.2当前中国城市社会阶层分化的基本格局

3.3社会分化与社会空间分异的互动

3.3.1城市社会分化与空间分异的互动机理

3.3.2城市社会分化与空间分异的互动过程

3.3.3城市社会分化对居住空间的影响

3.3.4城市社会极化与贫富分区的居住隔离

3.4城市社区阶层化与社区分异

3.4.1社区的概念、要素与类型

3.4.2社会变迁中社区阶层化的现象与过程

3.4.3中国城市居住社区空间分异格局

第4章大连城市社会分化与空间分异的历史与现状

4.1社会经济转型主导下大连城市空间结构发展的历史变迁

4.1.1殖民经济形态下大连城市空间结构基础格局的形成

4.1.2.建国后计划经济体制下城市空间结构的社会主义重构

4.1.3.改革开放后市场经济体制下大连城市空间结构的再构

4.2大连城市居住空间分异的历史及现状

4.2.1大连城市居住空间的发展演化

4.2.2当前大连城市居住空间分异的格局

4.3对大连城市居住空间分异现状特征的认识与思辨

4.3.1.地形、海岸等自然地理环境特征是影响大连城市居住空间分化的重要因素

4.3.2城市居住空间分异的程度明显加大

4.3.3居民社会阶层状况与其居所档次的高低呈现显著的对应关系

4.3.4低收入人口聚居的低档居住区人居环境问题凸现

第5章大连城市低收入人口的空间分布与低收入社区的判定

5.1大连城市居民群体的阶层分化

5.1.1现阶段大连城市居民群体分化的现状与格局

5.1.2人连低收入人口的构成与规模

5.2不同地域层次下大连城市低收入人口的空间分异

5.2.1研究区人口和地域的基本情况

5.2.2不同地域层次下大连城市低收入人口空间分布

5.3大连城市低收入社区判定及其空间分布

5.3.1判定低收入社区的方法

5.3.2大连市区低收入社区的空间分布

第6章大连城市低收入人口聚居形态与案例研究

6.1大连城市低收入人口聚居形态

6.1.1旧城历史遗留衰退社区

6.1.2传统产业工人聚居社区

6.1.3农民工聚居社区

6.2低收入人口聚居社区的典型案例

6.2.1东关街-英山社区——旧城历史遗留衰退社区

6.2.2工人村社区——传统产业工人聚居社区

6.2.3大辛社区——农民工聚居社区

6.3对城市低收入人口居住问题的深层次思考

6.3.1城市低收入人口的边缘化

6.3.2住房问题是改善低收入人口居住环境面临的首要问题

第7章大连城市低收入社区形成与发展的机制分析

7.1城市低收入社区形成机制的理论分析

7.1.1城市社会分化的空间效应说

7.1.2“城市经理”学说

7.1.3住房阶级学说

7.1.4居住选择与家庭生命周期

7.2大连城市低收入社区形成发展的机制分析

7.2.1.历史发展惯性

7.2.2政府政策性公共投入的经济偏好

7.2.3体制改革

7.2.4住房市场的分化

7.2.5非理性的城市空间开发

7.3大连城市低收入人口聚居形成发展的机动模式

第8章改善低收入社区人居环境对策研究

8.1改善低收入社区人居环境面临的困境

8.1.1群体性困境:“低收入”是低收入人口面对住房问题的先天弱势性

8.1.2意识形态性困境:社会排斥和社会剥夺使低收入群体社会地位经济权益边缘化

8.1.3体制性困境:社会保障制度不够完善

8.2国内外改善低收入人口住房问题的政策经验

8.2.1欧美等发达国家的对低收入人口住房政策

8.2.2非发达国家低收入人口的住房政策

8.2.3国外城市低收入人口住房保障政策的启示

8.3改善低收入人口及其聚居社区居住环境的长效机制与路径选择

8.3.1提高思想认识充分尊重低收入人口生存权与发展权

8.3.2加强面向低收入人口的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住房保障的行动实施

8.3.3健全城市社会保障制度大力开展社区救助

8.3.4提高城市居住空间资源配置的公平性确保房屋拆迁中居民的合法权益

8.3.5提高低收入人口收入水平是改善低收入人口居住环境的根本所在

第9章结语

9.1主要结论

9.2研究不足

9.3进一步的思考与展望

附录:大连城市社区人居环境质量调查问卷

参考文献

后 记

展开▼

摘要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体制开始由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轨,并带来产业结构与就业制度、社会财富和分配制度等社会经济领域的一系列变化,其中最根本的变化就是中国社会开始由整合型社会向分化型社会快速转变。中国城市社会收入差距的不断扩大,城市居民社会经济地位发生了严重的利益分化,这种分化通过住宅市场的分流和住宅自有化的引导,空间化地表征为--以低收入与高收入阶层居住的相对隔离为主要特征的城市居住空间分异的现象。中国城市的社会分化与空间分异构成了低收入人口及其聚居社区产生、发展的前提和基础。随着城市化的进一步发展,城市居住用地的不断扩张,城市低收入人口居住环境问题将会更加突出,尤其会对城市社会稳定与和谐发展带来很多负面影响。
   本文对城市低收入人口空间分布及其聚居形态的研究正是基于这种背景条件。论文共九章,内容上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包括第一和二章,在对相关概念--低收入人口、低收入人口聚居形态、低收入社区进行界定和辨析的基础上,对国内外相关的经典理论--社会分层理论、社会空间分异理论、社会-空间统一体理论、人居环境理论以及国内外相关研究的进展情况进行评述与总结;第二部分包括第三章和第四章,分析了中国城市社会分化与空间分异的宏观背景,随后聚焦大连实证研究区,系统梳理了大连城市社会空间分异的历史脉络,并对大连城市居住空间分异和居民群体分化的现状格局进行研究分析,为大连城市低收入人口的分布和聚居研究打下理论和现实的双重基础;第三部分包括第五章和第六章,以大量社会调查资料和社会统计数据为基础,借助地理信息系统软件分析了城区--街道--社区不同地域层次的大连城市低收入人口的空间聚居程度,以社区低收入人口聚居指数和社区人居环境质量指数这两项指标的综合值作为判定大连城市低收入社区的标准,并通过MapInfo软件将判定结果落实到地域空间,明确了大连城市低收入社区的空间分布。然后,通过对大连低收入社区人居环境状况的实地调研,分析得出当前大连城市低收入人口的空间聚居主要存在三种形态:旧城历史遗留衰退社区、传统产业工人聚居社区和农民工聚居社区,对各形态低收入社区的形成背景与区位分布、社区居民构成以及社区人居环境等形态特征进行了具体分析,并以大连西岗区日新街道东关街社区、西岗区香炉礁街道工人村社区和甘井子区辛寨子街道大辛社区为例进行典型案例研究;第四部分是第七章,首先对低收入人口聚居形成机制的相关理论进行归纳总结,然后分别从历史发展惯性、政府导向、体制改革、市场分化、城市空间开发五个方面具体分析大连城市低收入人口社区的形成和发展的机制因素,并构建了五大因素综合作用下的大连城市低收入社区形成的机理模式图。第五部分是第八章,改善大连城市低收入社区人居环境的对策研究。首先分析了改善大连低收入社区人居环境面临的困境,主要表现在大连低收入群体自身、社会公众意识形态、社会保障制度三个方面,最后借鉴国外在解决低收入人口住房问题方面的经验措施,提出改善大连城市低收入社区人居环境的对策建议,并指出低收入人口人居问题不能就住房建设论住房建设,在改善居住质量的同时,更应该考虑改善城市低收入群体生存与发展的环境,这才是改善低收入人口人居环境的根本所在。最后是文章的结语部分,对研究的主要结论进行归纳,并分析了研究中存在的不足以及进一步的思考与研究展望。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