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薄弱学校内发式改革研究——以山东省聊城市杜郎口中学为案例
【6h】

薄弱学校内发式改革研究——以山东省聊城市杜郎口中学为案例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第一章 绪论

一、问题的提出

二、研究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一)理论意义

(二)实践意义

三、相关概念界定

(一)薄弱学校

(二)内发式改革

(三)薄弱学校内发式改革

四、研究方法

第二章 薄弱学校内发式改革模式选择的依据

一、薄弱学校内发式改革模式选择的理论依据

(一)内发性发展理论

(二)其它内发理论的启示

二、薄弱学校内发式改革模式选择的实践依据

(一)我国薄弱学校的改革历程与现状分析

(二)薄弱学校内发式改革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分析

第三章 薄弱学校内发式改革的实施过程

一、薄弱学校内发式改革的自我诊断

(一)学校自我诊断概述

(二)杜郎口中学的自我诊断

二、薄弱学校内发式改革实施的具体措施

(一)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

(二)建构合理的教学模式

(三)打造高素质的教师团队

(四)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

三、薄弱学校内发式改革的评价

(一)评价实施的主体化

(二)评价方式的多样化

(三)实施标准的多元化

(四)评价过程的发展性

第四章 薄弱学校内发式改革的推进策略

一、激发薄弱学校的主体意识

二、实现学校师生的全面发展

三、构建学校的特色发展道路

四、建立必要的外部支撑系统

结语

注释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摘要

我国基础教育领域内存在着大量的薄弱学校,这些薄弱学校的存在直接影响了我国基础教育的整体质量和水平的提高,引发了严重的社会问题,长此以往必将影响我们整个民族素质的提高和中华民族的复兴大业。“办好义务敦育阶段每一所学校,为每一位学尘提供良好的教育”要求将薄弱学校的改革与发展提上日程,早日实现薄弱学校与示范学校的均衡发展。
   本文梳理了我国自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的薄弱学习改革历程并将其按主体不同划分为教育行政部门主导、各级政府负责、薄弱学校主体发起的三个不同阶段。我国薄弱学校改革从整体上存在由外向内转化的趋势,我们认为薄弱学校自身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正在逐步发挥作用,且学校自身具备了实施改革的驱动力、权力和后发优势,这些条件的具备使得薄弱学校中的内发式改革成为可能。
   本文采取个案研究法,选取山东省聊城市杜郎口中学为个案。改革前的杜郎口中学是中国农村义务教育中的一所极为典型的落后学校:学校管理松散、债台高筑、师资匮乏、升学率低、生源流失严重,曾连续10年成绩在全县倒数;实施改革后,学校在所在市的综合考评中跃升至前三名,其独创的“三三六”教学模式已日趋成熟、成果显著:杜郎口的学生不仅学习成绩大大提高、而且综合素质也远远的超过了其他的农村孩子,在后续的学习生活中,其优势得以充分的体现,与此同时,原本整体素质薄弱的教师纷纷称为各学校争相聘请的专家教师,科研能力不断提升。杜郎口中学实现了历史性的跨跃,引起了教育界人士的广泛关注,赢得了省内外同行及教育行政部门的充分肯定。研究杜郎口中学的改革过程,揭示内发式改革的模式,对于进一步完善我国薄弱学校改革理论具有非常典型的意义。
   薄弱学校内发式改革是一个系统工程,结合内发理论,本研究详细阐述了薄弱学校内发式改革的实施过程,包括改革前的自我诊断、改革的具体策略以及改革的评价制度,认为依据自我诊断的结果来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抓好教学环节、打造好的团队以及加强制度建设,辅之以科学的评价制度,是薄弱学校内发式改革的基本模式。这是杜郎口中学由弱到强给我们的启迪,也应是众多薄弱学校积极努力的方向。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